法鼓山由敬定法師主講「佛教的心靈環保-和諧世界眾緣和合」。記者邱麗玥攝
【記者黃揚明台北報導】洋溢青春活力的青少年聚集處西門町,昨天佛法匯集,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台北議程「佛教的心靈環保」,昨天於法鼓山甫啟用的德貴學苑召開,共發表三十八篇論文,是所有分論壇中論文發表數最多的場次,探討範圍涵蓋節能減碳、自殺防治、素食、金融海嘯等議題。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表示,世界佛教論壇在台灣由各宗派合作協辦,向全世界佛教展現台灣佛教弘法現況,踏出歷史性的第一步,對台灣佛教合作交流,意義重大。
已故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針對本次分論壇留下遺著,以〈從心出發〉為題,文中提到,環保除從物質、環境著手,還要從心做起,因《維摩經》中說:「心淨國土淨。」故建設「人間淨土」必須從「心靈環保」開始做起。
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副秘書長陳錦宗指出,法鼓山最早提出心靈環保觀念,透過大學院、大關懷、大普化教育,體現「心六倫」,亦即在家庭、生活、校園、自然、職場、族群等倫理中實踐。
佛光山巴西如來寺住持妙多法師表示,佛教重視環保,佛門中「同體共生」、「慈悲護生」、「勤儉惜福」都是環保觀念;個人修為方面,除需達到思想、觀念、語言環保,更要讓心中無煩惱、嫉妒、憤怒等情緒,就是心靈環保。
青年佛教通訊社行政主任韋琪引用佛教「三法印」思想指出,世間諸法緣起緣滅,彼此因果唇齒相依,殺生必引起仇恨恐懼,最後會「共業招感」,若能戒殺愛物與萬物和諧共處,便可「素食招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