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今年二月中參訪北京「故宮博物院」;三月初,北京故宮院長鄭欣淼回訪台北故宮,這是兩岸六十年來第一次故宮院長級的人物互訪。
台北故宮一向以院藏精品自豪,藝文界都說當年故宮的細軟都帶到台灣來了,細致典雅的翠玉白菜、栩栩如生的五花肉、玲瓏有趣的多寶格,還有數百幅名家書畫、上百件瓷器、銅器、漆器,這些珍品,都是台北故宮長期以來吸引各國觀光客的精髓,目前北京故宮的珍藏僅有少數幾件能相比擬。
南遷文物偽品 一語掀波
但是北京故宮院長鄭欣淼,去年八月發表了「天府永茂—兩岸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書中提及當年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南遷,因為裝箱人員對文物缺乏研究,因而帶走偽品,留下精品;這話一度在兩岸間掀起了波瀾。
事後鄭院長說,這並非是他個人的觀點,在「老故宮人留下的資料中都提過此事,這是共識」,他個人也以「北京故宮假的東西也不少」希望平息這場風波。
鄭欣淼與大陸大部分的博物館館長一樣,都是官員派任。鄭欣淼在一九九二年以前,從事的工作與文物毫無關連,長期以來都在陝西省政府工作,直至二○○二年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一九四七年十月出生的鄭欣淼,四十多歲才踏入文物領域,可是對於藝文方面的著作卻不少,除了天府永茂外,在博物館建設、文物與旅遊、文物保護體制改革、民間文化的保護等方面都曾發表多篇論述,提出他自己的見解。
熟讀歷史書籍 打下基礎
鄭欣淼說,他從小就喜歡讀書,當年書籍很少,所以他一直很珍惜讀書的機會,只要抓到一本書,都會仔細閱讀,尤其是他最感興趣的歷史書,會讀得很開心。
在擔任國家文物局副局長期間,鄭欣淼走遍了全國的名勝古蹟,深入了解各類文物的特質與歷史對照,使得他在二○○二年一投入故宮,就得心應手,有所發揮。
他覺得世界各地的遊客都會到北京,到了北京,必會造訪故宮,故宮的寶藏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有形的、看得見的,如紫禁城的古建築、大量的歷代藝術瑰寶;另一類是無形的,但也是相當重要的文化遺產,如古代官式建築的技術、文物保護的傳統技藝,以及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宮廷遺跡等。
十月雍正大展 還要來台
鄭院長三月初訪問台北,十月還會再來出席台北故宮舉辦的「雍正大展」,隨著他的一次又一次來訪,未來台灣民眾對這位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會愈來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