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政府所補助的女性創業輔導,為期三天的課程,來自行銷、稅務、申請貸款等在各領域有所長的講師,結束後讓已確定創業的學員,自願上台分享企畫書。
學員們充滿了快樂的創業憧憬,是讓生命更精彩的豪氣,也是自我實現人生的提升。
我雖然沒有自己創過業,但經常須看企業每月的財務報表,同學們的企畫書,讓我有很深的感觸。
隨著環境的益加競爭,大環境逐漸惡化,企業生存條件非常嚴苛。而同學們只有創業的美夢,沒有任何營收成本概念,手邊那丁點創業基金很快會被開門後的七事燒光。例如:一位學員提出,在內湖科學園區開設充滿浪漫氣氛的咖啡廳,很明顯資料中所準備的三十萬創業金絕對不夠,一家三十坪的咖啡廳光是裝潢就要耗用數百萬之譜,而且咖啡並不是民生必需品,若要定位為商業人士的談話處,或上班族的下午茶選擇點,則需對該區位人口的消費特性進行了解,產品被接受度,甚至價位的考量真是一門學問。因此除了自我的專業優勢,數字及財務觀念,如果要創業,恐怕是首需的能力。
另外,更要能洞悉即將要創的事業,自己能提供的特別利基,不管是地點的優勢或附加價值的提供,都要能成為與競爭對手間的區隔。例如滿街都賣牛肉麵,就要有自信煮出更彈牙的麵條、更香更Q的肉質。
女性先天特質中的韌性及親和力,絕對是創業中最正向的加分,相對的,太浪漫的特質,也忽略了現實市場的競爭,以及缺乏對數字的敏感性,也形成另一殺傷因素。
理想與理性一起評估,如此才能在創業初期好好立足於市場,有個好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