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面對持續惡化的經濟衰退,加上先前一再拿納稅人的錢紓困企業,早已民怨沸騰,聯準會作出震驚全球的重大舉措,決定透過買進長期公債,帶動利率走低,刺激經濟復甦,預計將有一點一五兆美元挹注金融市場。
各國政府多規定,央行不能直接買公債,否則形同政府印鈔票。聯準會直接購入長期國債,即所謂「印鈔救市」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影響非同小可。一國央行直接購入政府公債,等於把「債務貨幣化」,不僅喪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而且大量增加貨幣供應,最終會造成嚴重通貨膨脹使貨幣貶值。
在中外歷史上,「印鈔救市」政策都曾出現過,造成市場、貨幣混亂。當年國民政府在大陸印行金圓券是一個例子,現在的辛巴威甚至濫印一百億元大紙,導致通脹率高如天文數字,使貨幣和經濟全面崩潰,民不聊生。
過去幾周來,美國並不是第一個「印鈔救市」的國家,全球央行在救經濟、拚命降息,利率跌到無可再跌的零利率後,傳統寬鬆貨幣政策已經使不上力,包括英格蘭銀行、瑞士央行與日本銀行都先後表示將購買公債,以紓緩國內信用緊縮的情況。
進一步言,「印鈔救市」這種做法必須是短期的,而且足以啟動信用市場和經濟發展才算成功,否則資金一旦過於氾濫,正好助長通膨的野火復燃。著名投資者羅傑斯近日在香港就指出,他預料各國政府的救市措施相當於「同時開動印鈔機」,將會對物價構成上漲壓力,令通膨時代重新來臨。
就投資市場而言,未來一段日子勢必「美金淹腳目」,金融海嘯的舊傷未癒,新的金融、資產泡沫又將出現。這個以新泡沫去治療金融傷患的藥方,日昨由兩個數字顯示出來,一是金價飆升了百分之六,一是美元匯價大幅下跌。全球金融體系充斥美元,只會使美元幣值持續貶值,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必須以大漲來彌補損失。
美國印鈔機大開,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國家可說直接受衝擊,因為美國狂印美元還債,債權國的所得等於大打折扣。因此,在美國這個負債國和債權國之間,正處於一種微妙的恐怖平衡關係;因為如果美國經濟崩潰,債權國即遭遇巨大損失,經濟也將陷入大災難。譬如中國,截至今年一月,擁有七千多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只要美元貶值百分之十,中國損失就非常大,正密切關注中。
目前,聯準會使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預期會持續到市況好轉,但以印鈔機方式刺激經濟有其風險,短期內或有需要,但不可長期持續。尤其當政策退出時,對各個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將有一定影響,各國無不謹慎以對。
最後,台灣有需要跟進「印鈔救市」嗎?從這波金融海嘯來看,台灣金融業受傷相對輕微,放款減少並非銀行不願放款,而是因進出口及房市不振,貸款需求減少的業務「自然萎縮」。因此,台灣沒必要跟著美國「印鈔救市」,更擔不起資金氾濫助長通膨;倒是美元貶值,導致台幣匯率上升,對出口的影響值得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