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塗鴉 藝術、污染畫不清

記者黃揚明 文/攝 |2009.03.08
748觀看次
字級

源自美國黑人嘻哈街頭文化  塗鴉客轉型藝術化 嘆政府不懂經營

【記者黃揚明專題報導】走在台北市西門町、東區街頭,街頭塗鴉幾乎無所不在,不少塗鴉創作具現代與藝術感,但隨意亂畫、亂噴的也所在多有,許多商家、住戶一大早開門發現自家鐵門、牆柱成為塗鴉客畫布。究竟街頭塗鴉是美化市容的藝術創作?亦或是污染環境的敗筆?

街頭塗鴉(Graffiti)源自美國黑人嘻哈街頭文化,一九八○年代末期傳至台灣,台南藝術工作者呂學淵,二十年前就與友人在台南府城東寧地下道、台北民生社區兵工廠等地留下巨幅塗鴉畫作,堪稱台灣塗鴉界「元老」。

世界各國對塗鴉普遍採取禁制作為,美國紐約前市長朱利安尼任內明令禁止塗鴉,甚至立法禁止販售噴漆給青少年;英國數年前通過反社會行為法案,當時上百名支持法案的議員更痛斥「塗鴉不是藝術,而是罪行。」

南華大學傳播系教授劉平君指出,塗鴉文化來自社會邊緣團體以「占領」不屬於他們的空間,將「反抗」訊息透過塗鴉發聲,歐美的塗鴉充滿對資本社會、政府不滿抗議,許多政府設置合法塗鴉區域,試圖「收編」塗鴉客,但對這些邊緣團體而言,「非法塗鴉」才具有挑戰及反抗性。

塗鴉資歷超過十年的ANO,從國中起與同好在西門町街頭塗鴉,回憶起那段晝伏夜出的「塗鴉客生涯」,他覺得很刺激,但母親接到很多鄰居抗議,起初教訓他「不要亂畫了」,但後來無法勸阻,只好要求他「畫漂亮一點!」

如今,ANO創作上百幅塗鴉畫作,風格包含未來感與點陣卡通人物等,普遍獲得好評,屢次在街頭塗鴉競賽中獲獎,還受邀為許多電視偶像劇創作塗鴉布景,去年底更擔綱演出公共電視人生劇展「想畫」,從打帶跑的塗鴉客轉型為推廣街頭塗鴉的「藝術家」。他認為「只是為塗鴉而塗鴉,顯得很沒意義,且容易被貼上負面標籤,讓塗鴉的空間更狹窄。」

「牆面,就是塗鴉的戰場。」ANO說,塗鴉客除了比創作精美、比快、比多,還會比難度,如果塗鴉作品精美,就沒人敢「蓋圖」,很多塗鴉客因缺乏創作技術,只好朝「難度」發揮,高樓、天橋、路標因此遭「轟炸」;因為台灣刑罰輕,很多塗鴉亂畫幾乎都是外籍塗鴉客所為。

ANO的女友ABBY,今年也開始創作街頭塗鴉作品,成為罕見的女性塗鴉客,她表示,女性要在街頭塗鴉難度很高,一般塗鴉客為了攀爬、逃跑,體力必須很好,創作塗鴉作品時,光是按噴漆,一連幾個小時下來,手也會痠到不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