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腦麻童 周玉玲樣樣學習

記者李祖翔 |2009.03.07
1129觀看次
字級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眼睛沒用了,就懂得多用大腦!」畢業於台中東海大學社工系的重度弱視生周玉玲,天生樂觀好學,大學時代受「義工領域似乎很有趣」的想法驅使,先後加入崇仁文教基金會、自閉症家長協會、台中榮總癌末病房關懷的義工,開始體驗「深入認識各種不同領域」的義工生活。

課輔中輟生 想法改變

在崇仁文教基金會擔任過中輟生課輔義工,周玉玲說,輔導效果不一定都好,他們還是不願意回學校,但至少願意與人分享生活經驗,在輔導的兩年裡,一學期教了一個小朋友,就像添了很多弟弟妹妹一樣,還觀察到中輟生不討厭念書,只是礙於經濟、家庭狀況,或不喜歡與同學相處而離開學校,讓她改變對中輟生的想法。

大學時的周玉玲還曾參加學校社團策畫與自閉症家長協調,帶自閉症孩子與大自然接觸。

自閉症孩子有的有攻擊傾向,有的會趁人不備把她們的包包丟到橋墩下,但她堅持「不用情緒上的反應」教導自閉症者「對的事」;「反覆教導,他們可以學習,不是非要用責罵的,那對雙方沒好處。」

體會弱勢苦 加入愛盲

當義工當上癮,周玉玲又去報名榮總癌末病房關懷義工,才幾天,就發現「有難以面對的沉重感」而退卻,「或許是我太年輕,還沒有辦法克制要面臨生離死別的悲傷。」畢業之後,因為本身有弱視,文字要放很大才看得見,雙眼望出去也一片模糊,所以對視障世界認識比較深,便到愛盲基金會上班。

然而,在愛盲擔任視障生重考班課業輔導統籌沒多久,對世界充滿無限好奇的她又決定轉換跑道,到老人養護中心為老人服務,在養護中心,她常常思考可以為老人做什麼,「我會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也想很多預防失智的方法。」對於老人,她說:「相處久了就像家人一樣,那麼服務的時候就不會有埋怨了。」

一位高齡爺爺希望回中國大陸安養,周玉玲對他說:「我也像你家人啊,去我家好了。」她帶爺爺去散步,買他最愛喝的奶茶,失智爺爺很容易哄,立刻忘了要回家鄉的事。

雖然與老人相處融洽,在察覺到養護中心的惡性循環下,周玉玲對改變不了的環境感到疲憊,不捨下還是離職了,來到現在的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

多舉辦活動 關懷病友

現任社工暨義工督導的她,覺得人力比愛盲協會吃緊,樣樣都要自己來,「但是這裡很棒,不論是做的事,還是被服務的人。」

印象最深刻的是水療復健,每堂課約有八個腦麻孩子配上至少八位義工,每組依狀況做不同的復健遊戲,效果很好,所以她想把一年四天的療程延長到兩個月,但募款就會相對艱難。

「義工和社工學到的東西差不多,都會看到很不一樣的世界,發現很多事是我們可以做的,例如幫助不能做的人,還可以選擇什麼時候付出。」

周玉玲說,腦麻大部分是多重障礙,每種課程只能讓一成病友接受,所以一年要辦十二個以上的活動,「跟他們比,我們已經很幸福。」做義工能發現自己擁有什麼,進而珍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