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文明自西元五世紀東羅馬帝國崩潰後,進入了中世紀一千年的煎熬。坍塌的帝國埋葬了曾經恢宏的政經文藝,蠻族與海盜的入侵、十字軍東征長達一百五十年的動亂,癱瘓了歐洲人的幸福生活。苦難中唯一的救贖,就是宗教。人們在祈禱的樂聲中,堅定了生存的信念。
在最黑暗的時期,音樂的發展首度透現一道曙光。教會傳出和緩平順的單音曲調,節奏鬆軟、歌詞素樸,卻具有超乎尋常的感染力,以榮耀彰顯上帝,使樂聲迴盪在高聳的教堂空間裡,用最莊嚴的情懷滌盡了世俗的塵埃。自從巴黎聖母院巍峨地矗立在世人眼前,宗教音樂同時壯大成多聲部各自獨立,同時互相精準和諧的華彩複音。活在貧窮與恐懼中的魂魄,從此得到聖靈的環抱。
回首中世紀,迷信與巫術、戰爭與死亡,如影隨形。然而十九世紀的偉大文學家雨果偏要深陷其中。他筆下的鐘樓怪人形貌醜陋,卻以果決的行動展現愛的堅實力量。即使抵不過命運的捉弄,卡西莫多依然在苦難中找到平生慰藉,每到打鐘時刻,他即迅速衝上螺旋階梯,以虔誠的愛意輕撫大鐘,「那彷彿是一匹即將奔馳的駿馬」。隨著大鐘擺動的角度,卡西莫多眼中的火光熊熊燃燒!他縱身撲向大鐘,隨著巨響,闖入激情。
這難道不是文學家帶給世人最震撼的中世紀美學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