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茲別克‧布哈拉古城
【世界遺產編號105】
1993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布哈拉 (Bukhara) 是古代絲路貿易鼎盛時期的重要城市、著名的伊斯蘭教學術重鎮,也是玄奘大師取經路線的最西點,《大唐西域記》稱為「捕喝國」,後稱「不花剌」;據說,《天方夜譚》中的「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就發生在布哈拉市場內,而被稱為「傳說之城」。
布哈拉的歷史悠久,大約於西元前一世紀建城,七世紀時為阿拉伯人占領,九至十世紀波斯薩曼(Samanid)王朝統治期間,開始有計畫化地建設城市公共設施;一二二○年被成吉思汗占領,一三七○年又落入帖木兒之手。到了十六世紀初,烏茲別克汗──謝伊巴尼統治下,布哈拉終於成為首都,史稱布哈拉汗國,大多數的經典建築物都起造於這個時期。
布哈拉的原意是指修道院,二十世紀初城中還有百座以上的神學院,學生達萬人。著名的神學院有:建於一五○九年的烏魯克別克神學院、一五三六年建造的米利阿拉伯神學院、一六五二年建的阿布都拉茲汗神學院,無論是外觀造型,或是內部陳設仍保留古風古貌。除了神學修道院,還有城堡、市集遺址、清真寺、陵墓等古蹟,保存下來的文化遺產多達一百四十處,號稱「中亞細亞的露天博物館」。
其中,一五一四年峻工的大清真寺,或稱為卡揚(Kalyan)清真寺,宣禮塔高四十六公尺,高聳於一片屋頂之上,更是布哈拉的建築景觀地標,也是沙漠商旅隊伍的指引標竿;建於九至十世紀,由磚塊建成方體圓頂的伊斯邁爾‧薩曼(Ismael Samani)陵寢,則是布哈拉保存下來最古老的建築物,被譽為「中亞建築的珍珠」;雄偉壯麗的城堡(Ark)建築,據說是仿照大熊星座建造的,經過整修後也恢復了往昔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