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行孝】子欲養而親可待

李碧華 |2009.03.06
1297觀看次
字級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許多人會用心去體貼父母的心情與處境,不讓同樣的情形再發生。但這些都是白說的,因為時間不再,人生根本沒有從來一次的機會。

每個人都會老,七老八十準備收拾人生行囊的銀髮老人,子孫雖也繞膝,卻不見得全部能夠掌握「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深意而供養相伴,許多人因此徒留追悔與遺憾。律師陳長文長期投入教育、法治建設,最近將「給母親,也是給為人兒女的信」付印成書,「講出體會,如果能夠因此被人借鏡,我覺得就可以免掉一些人的遺憾,不要像我一樣,現在還有那麼多的愧疚。」他說。

風燭殘年教子女心酸

這種遺憾的感覺會陪到人生的終點。陳長文深切反省著,母親生病的那段時期很忙,忙到母親的狀況顯然已經不可挽回,依然在忙,在忙理律的事、在忙教書、在忙紅十字會的事,那時的他,如果選擇「不忙」的話,可以為母親做些什麼呢?「我應該在母親還沒出狀況之前就要發現,就要有所警覺,母親的身體已經有了不可回復的問題。」

安親班老師樊家雙就是深受啟發而力行的人士之一,她說:「父母的風燭殘年雖教我們看得十分心酸,若只把這心酸擺在心裡沒有付諸行動,隨著時日會變成遺憾及後悔,我不能這樣。」

她知道,自己也已是當阿嬤的半百女子,抬不動中風的婆婆,於是,她動員整個家族來分配工作。首先,自己先辭職做全職照護,「家中請的菲傭無法取代兒女親力親為。」到了假日要喘息,七個兄弟姊妹再排班。樊家雙認為,向父母盡孝是本份,為何不自動自發,反而要照表操課呢?

這牽涉到工商社會多數人為討生活而汲汲營營,心有餘,力不足,「如果照自己的作息來照顧父母,那會太擠或太鬆。」她說。

回報媽媽的哺育

在營造業小有成就的王台麗則指出,當陳長文的母親情況愈來愈不好,長住海外的姊姊毅然放下在美國的家庭,回國專職照顧,看到這一段,她也做了相同的選擇。

「行孝不能等,我甚至簡單地告訴先生和孩子我的決定,就飛回台灣。」王台麗認為,用家族會議的方式來徵求家人意見,孩子還小,先生事業也忙,勢必無法快快成行:「媽媽只有一個,她的晚年也有期限,相權之下,上一代沒時間等了,下一代還有未來可補償。」當年媽媽如何哺育她,她就如何回報。

王台麗說,老母最後的時日由陳長文的姊姊陪伴,自己是七兄妹的么女,也由她一肩挑下,由兩個例子看來,「女兒比較合適!」她說,一位女同事的公公也由她晨昏照護了十年,雖然不很方便,但先生畢竟不夠細心,媳婦就責無旁貸啦。

承擔照護重任,的確不容抱憾,因為沒有重來的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