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癌症病患愈來愈多,醫院為服務病患,伽瑪刀、電腦刀、光子刀、諾利刀、螺旋刀、銳速刀等治癌的放射線儀器互相比新,價格比貴,一些醫師看不下去昨天出面,請病人別被唬弄了。
台灣放射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梁雲指出,近年來,各大醫院的「軍備競賽」轉移到放射線治療儀器,這家說螺旋刀抓得住癌細胞,卻不會有多餘的輻射,那家說諾利刀才是精密微調幅射劑量的變形金剛,還有醫院要一口氣購買三台銳速刀,理由是效果更好,治療收費便宜。
梁雲說,這些刀都只是名稱及型式不同的放射線儀器,也就是俗稱的電療或放療,差別僅在於照射方式上的差異,但部分醫院又是召開記者會,又是發新聞稿,有違規醫療廣告之嫌。
梁雲表示,其實不管什麼刀有多強,過幾年國內質子中心問世,可能都得退位。因為耗資近數十億元的質子,也是放療儀器的一種,但精準度更高效果更好。
而大部分癌症病患及家屬面對這麼多種刀,根本就是滿頭霧水,分不清楚自己病情適合哪一把刀。有時看到醫院的宣傳,就滿心期待以為自己有救了,但最後可能失望而返。
因此,台灣放射腫瘤醫學會昨天特別出面呼籲,病患在選擇與考量上,應以儀器類型、治療技術以及臨床經驗為主要依據,千萬不要被廣告誤導,病人與家屬不要病急亂投醫,最好拿病歷請教不同的醫師,綜合幾個醫師的說法,就能更有治療的把握。
梁雲強調,在放射治療領域中,各種治療設備與技術都有其學術名稱,使用什麼「刀」,只是方便民眾記憶。這麼多種的放療儀器,只是名稱及型式的不同,所使用的都是放射線,差別僅在於照射方式上的差異,準確度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