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據統計,歐美國家放射線使用於癌症治療已超過六成,但國內癌症患者接受放療的比率卻不到四成,醫師指出,新式放療,價貴副作用低,癌症患者就醫時也可考慮。
台南奇美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梁永昌表示,在國際藥廠的努力推廣下,標靶藥物幾乎成為癌症病人的希望,與藥廠走得較近的醫師當然會建議病人使用標靶藥物,等到標靶藥物有抗藥性,沒了治療效果,才會將病人轉介到放射治療科。
梁永昌指出,傳統放療以鈷六十為主,癌症病人接受放射之後,副作用相當大,腹瀉、皮膚發黑、嘴巴又乾又破,甚至連東西都吃不下去,不少病人一聽到放療,就頭皮發麻,不敢嘗試。
但新式放療儀器紛紛問世,可準確瞄準癌細胞,不會傷及其他正常組織,且副作用相當低,儘管放療費用比以前貴,以伽瑪刀治療惡性腦瘤為例,療程要新台幣十四萬元,以螺旋刀治療肝癌的則要十五到二十萬元,長庚和台大醫院以後推出的質子刀,收費達一萬美元,但大大提高了保存器官的機率,值得癌症病人一試。
台灣放射腫瘤醫學會梁雲進一步說明,放射治療是透過高能量的X射線或伽瑪射線的照射,來消滅癌細胞,在設定計畫的範圍內透過精準的定位,可將腫瘤完全消除,達到類似外科手術切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