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昨天舉辦「類風濕關節炎醫學講座暨十五周年慶」,講座中醫師表示,如果出現毛巾扭不乾、睡覺時連棉被都拉不起來、手指關節腫脹超過六周等這些症狀,可能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此病會破壞全身關節,嚴重時無法工作,必須臥床。
萬芳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梁統華說,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好發於五十歲左右的女性,有些患者年紀更輕,二十多歲就發病,工作和生活都出了問題,痛苦的不只是病患本身,全家人都會受影響。
目前預後較差的中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服用其他藥物無助於病情時,即可申請生物製劑的健保給付。梁統華強調,生物製劑治療效果相當好,可讓體內免疫系統保持平衡狀態,抑制發炎,讓病情穩定,甚至可以早日回到工作崗位。
但生物製劑費用昂貴,一個月藥費高達五萬元,以致健保給付標準相當嚴格,無法在病人出現症狀時就開始使用,必須等到所有藥物都無效,才能提出申請,錯失了治療時機。
除了嚴格的健保給付制度之外,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昨天更批評,在健保總額管制之下,部分醫師、醫院經常以總額不足為藉口,將病友當成人球,踢來踢去,拒絕幫病患提出申請。病友希望健保能放寬生物製劑給付標準。
梁統華指出,許多類風濕性關節炎都得靠雙手來工作,門診時就收治過記者、作家、演員、鋼琴老師等患者,一旦手指變形,根本失去了工作謀生能力,成為家人的負擔。希望健保局聽到病友們的聲音,早日鬆綁給付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