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庭每天使用保鮮膜來包裝食品,甚至在微波食品時也用,但卻從未想到保鮮膜不但不是那麼乾淨、安全,甚至是有毒產品。因為部分保鮮膜屬於PVC(聚氯乙烯),比毒奶粉事件的三聚氰氨危害更烈。多個環保團體強烈呼籲,要求政府全面禁用PVC於食品包裝材料與醫療用品。
PVC是我國第二大使用廣泛的塑膠產品,不但用於水管、地板、浴簾、百葉窗等建材,還包括涼鞋、背包、沙發等皮革製品及玩具,甚至醫療用品如血袋、點滴袋、手套及保鮮膜等食品包裝上。
PVC從生產、使用到廢棄都有害 !其中,PVC添加的塑化劑,如DEHA(乙基己基胺)會危害生殖與發育系統,添加的安定劑會產生傷腎的鎘、降低智商的鉛。這些添加劑還會滲出到PVC接觸的食物或飲水,隨其進入人體。廢棄PVC後送焚化爐,更會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
其實在二○○六年,環保署曾計畫公告禁止使用PVC材質的托盤、包裝盒,但因超商、量販店業者強力反彈,而暫停實施。環保團體日前再次提出要求,在PVC全面禁用前,超商量販店不應再販賣PVC產品;同時在採購規範中,要求改用較安全無害的替代材質。關於這點,由於事關食品安全,環保團體要求環保署實應優先納入考量。
大陸在這方面比台灣進步,廣州二○○四年起禁止使用PVC塑膠油膏等十三種建材產品,北京市自二○○ 五年十月底起,也禁止銷售和使用含有DEHA的PVC食品保鮮膜。據了解,北京市還將加強對進口食品保鮮膜的管理,實施批批檢驗,對檢出含有DEHA增塑劑或不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者,一律不得進口。
食品保鮮膜按材質分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種類。PE和PVDC是安全的,PVC被廣泛地用於食品、蔬菜外包裝,它對人體有潛在危害。大陸的質檢總局與有關部門協商,將進出口PVC食品保鮮膜列入法定檢驗目錄,實行強制檢驗,增加安全衛生檢驗要求。
至於鄰近的南韓,早已禁止使用PVC保鮮膜,前不久並發布「關於食品接觸材料標準和規範的修正案」草案,規定禁止使用DEHA生產食品接觸材料。該修正案同樣適用於進口商品,出口導向的台灣若不跟上先進作法,日後相關產品外銷非僅將受阻,企業蒙受損失,整體國家出品競爭力亦將由而降低。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院已研究制定了食品保鮮膜中DEHA的檢測方法,質檢總局預定於近期作為國家標準頒布。同時,中國檢驗檢疫科學院已研究制定了食品保鮮膜中DEHA的檢測方法,質檢總局將於近期作為國家標準頒布。台灣要維持食品安全,這方面的腳步也應加快才是。
台灣在處理這一類問題時,總是一再拖延,從未果斷施行。推其原因不外是由於成本過高,而打消原意;若不就是廠商反對,主事者得罪不起,而束之高閣;若不就睜一眼閉一眼,讓其繼續為害。我們切望政府明白像這一類關係人民命安全的大事,容不得拖延推諉,加強管理PVC食品包裝材料,才能拚經濟,又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