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釋工讀機會 經濟/低利信貸 社會/結合校友資源 心理/心靈救助平台 也應規畫還款計畫
【本報台北訊】景氣差,各級學校紛紛推出安定就學計畫,教育部昨天整合推出「大專院校金融海嘯危機應變措施」,強調幫助學生度過金融危機,「給錢」不是唯一辦法,學生心理、尊嚴層面也要兼顧。國內大學學務長則建議,應擴大就學貸款規模,將生活費納入;但學生也要學習理財規畫,貸款要「有借有還」。
因應景氣蕭條,教育部昨天請來北中南各地大專院校代表分享經驗。教育部訓委會常務委員柯慧貞表示,為了不讓景氣影響學生就學權益,各校推出行政、經濟、社會、心理、靈性等五大層面應變機制。
「行政」面,各校設置協助學生的單一窗口,並釋出工讀機會。世新大學等校則開放讓學生用消費券繳學費,並設置二手書交換平台。
「經濟」面,各校推銀行低利信貸、就學貸款及急難救助金,例如中興大學設有「助學功德金」,取名功德,提醒學生其中良善意涵。台大等校則以愛心便當卡或餐券形式,讓弱勢學生便宜或免費吃午餐。
「社會」面,各校結合社會、校友資源。國立高雄餐旅學院請到寢具及棉被廠商贊助,減少學生經濟開支;中興則有校友回饋校方成立助學金。
「心理」面,台大找來精神科醫師,幫助需要的學生解決焦慮、失眠、暴躁等問題,並提供抒壓策略。亞東技術學院則成立「心靈救助平台」,提供學生諮詢輔導。而弘光科技大學則組成「笑笑不倒翁支持團體」。
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輔導中心主任石雅惠說,經濟環境差,應培養學生正面思考能力。明新科技大學學務長鄭武德則建議,政府應擴大就學貸款規模,不僅學雜費可貸款,生活費也納入。讓學生自食其力完成學業,「用自己的信用投資未來」,同時保有尊嚴。
台灣大學學務長馮燕則不贊成大規模發放獎學金,畢竟獎學金是鼓勵成績好的學生,不應浮濫。馮燕呼籲學生,人生還很長,景氣循環可能再發生,應利用機會學習理財,規畫還款計畫,就學貸款要「有借有還」。世新大學學務長郭敏華認為,就學貸款能解決不少學生燃眉之急,利率應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