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近40年來 國務卿首訪歐洲、中東慣例 將討論加強日美關係、北韓核等問題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啟程走訪亞洲四國,十六日晚間當地時間七點抵達首站日本,這是希拉蕊擔任國務卿以來首次出訪,這也是自一九六○年代以來,美國國務卿第一次將首次出訪地選在亞洲,希拉蕊矢言要強化美國與亞洲地區的關係。
希拉蕊之前的歷任美國國務卿,上任之初首先出訪的不是歐洲、就是中東。分析家指出,這位新科美國國務卿選擇走訪日本、印尼、南韓和中國,反映出她追求因應世界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變動局勢的長程策略。
駐軍遷移 簽署協議
希拉蕊十六日晚間和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共進晚餐,停留期間並將會晤外相中曾根弘文、防衛大臣濱田靖一、在野黨民主黨領袖小澤一郎,討論加強日美同盟關係,雙方還將就北韓核問題及亞洲形勢等問題交換意見。美日雙方還將簽署美國駐沖繩海軍陸戰隊遷移關島的協議 。
希拉蕊十五日過境阿拉斯加州美軍地基時警告北韓,必須實現解除核子計畫的承諾。她說,六方會談中,北韓承諾停止武器計畫,以交換經濟和其他援助,「我們期待他們實踐承諾」。
美日關係 絕不動搖
日本方面對希拉蕊此次訪問最為關注的是,與美國新政府確認日美之間的同盟關係。美國是日本在全球範圍內最重要的盟友之一,與日本在政治外交、經濟金融、軍事安全等領域的關係密切。
美國新總統歐巴馬上台後,日本政治經濟界一度對今後日美關係如此發展非常擔心,害怕日美關係會像柯林頓當選總統後出現冷卻現象。希拉蕊在行前的一次講話中,肯定了美國與傳統盟友之間的關係。她說,美國與日本近五十年前建立的安全同盟關係,從來就沒有動搖過,今後也「絕對不會動搖」。
據「朝日新聞」稱,希拉蕊訪日期間將向日本政府提出向阿富汗提供進一步支援的問題。由於日本一直擔心會陷入美國發動的戰爭泥淖,在這個問題上一直較為慎重,「只出錢不出人」。如果美方要求日本出錢也出人,日本政府將面臨艱難選擇。
最後訪中 討論人權
此外,希拉蕊還將和日本領導人就朝核問題和北韓綁架人質事件交換意見。希拉蕊日本之行將和遭北韓綁架受害者的家屬會面,並表示會力促北韓釋放遭綁架的日本人。在綁架問題未解決之前,美國在去年把北韓自恐怖國家名單除名,引起許多日本人不滿。
日本之後,希拉蕊將轉往印尼、南韓和中國訪問。美國多數智庫專家認為,中國雖是最後一站,但地位更顯重要。希拉蕊表示,將和北京討論人權問題,但雙方會談不會以人權為主,優先課題包括尋覓因應全球經濟危機、氣候變遷及防堵核子擴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