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免費經濟 考驗產業取代性

記者黃揚明 |2009.02.15
570觀看次
字級



【記者黃揚明專題報導】宅經濟正熱門,但其未來趨勢會如何發展?網路文化評論者朱學恒大膽預估,不論景氣是否好轉,宅經濟最快今年九月至十二月就會轉型成為「免費經濟」,屆時將考驗各種產業的「不可取代性」,若能持續保持營收的產業,將「百毒不侵」,成為主流產業。

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洪春暉則認為,這一波宅經濟只是讓未來透過網路購物、娛樂的消費趨勢提早呈現,不論明年以後景氣是否好轉,人類的消費習慣很可能就此改變。

朱學恒強調,宅經濟崛起是起因於科技環境變化下,產生一群忠誠度高、擁有網路社群、收集資訊能力強大的高消費能力御宅族,他們對日常生活支出的分配與一般人不同,不在乎外表、不在乎名牌,但可花大錢購買動、漫畫、線上遊戲等相關產品。

在不景氣時,許多人為了追求更「划算」的消費模式,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決定為「省錢」加入宅經濟模式,因此,宅經濟是屬於「替代性消費」。

他舉例,看一場電影加上可樂、爆米花可能要花上三百多元,一張線上遊戲的月費卡也差不多,不景氣資源有限,越來越多人追求「娛樂效率」,因此寧可花在可玩一個月的線上遊戲,而不願去看二小時的電影。

朱學恒認為,宅經濟幾乎都以新媒體、新娛樂為主體,所以「WEB2.0」影響深遠,消費者參與後也成為產品行銷的一部分,社群口碑影響力超出許多傳統通路,「當消費者覺得透過網路消費很划算,誰還會去賣場消費?」

若經濟今年第三季持續低迷,朱學恒認為,目前的失業潮若持續,屆時許多人連溫飽都有問題,又如何能消費、娛樂?因此,屆時「免費經濟」將取代宅經濟,剩下免費線上遊戲、小遊戲、網路論壇等「不要錢」的娛樂,整體經濟衰退將更嚴重,廠商需要尋求獲利模式,才能不被淘汰。

朱學恒強調,宅經濟的固定族群不會消失,但因替代性消費而加入的族群,會隨著消費能力降低而消失,就產業而言,若在這麼糟糕的環境下還能有獲利模式,在任何環境下都能生存。

洪春暉指出,宅經濟相關產業的成長,長期而言,應該是相對穩定,我們並無法預估景氣何時好轉,但是這個產業具有未來發展性,家庭娛樂結合網路服務仍會是近年的趨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