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吃得飽、中午得的好、晚餐吃得少,真是黃金進食原則?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吃了一餐漏了下一餐,不然就是該吃的時候(正餐)不吃,不該吃的時候(宵夜)又吃了一堆,不僅傷身,也可能因此「腫」了身材.......,簡直不知該怎麼照顧好身體。
讓自己每天都能過個元氣生活吧!以下就早上、中午、晚上三個時段,分述如何藉由身、心、靈全面的兼顧,能長時間維持在最佳的健康狀態。
定時適量 健康加分
一日之計在於晨,充足且滿足的早餐可為一整天帶來源源不絕的活力與動力。營養師建議︰早餐不宜吃過多肉類、脂肪纇或蛋白質等「酸性」食物(諸如︰魚、肉、蛋、奶、米、白麵包、白砂糖、零食、甜點 ),因為容易出現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
日本著名醫學博士柳澤文正曾做過一個實驗:一百位癌症病患抽血檢查,結果發現所有人的血液都呈酸性。根據統計,百分之八十五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也都是酸性體質,最後做出一個結論:人體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
如何利用日常生活飲食來調整體內的「酸鹼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三餐的食物,當吃到一份酸性食物時,必須再吃進兩份鹼性食物,例如點了一百克的牛排,相對地以兩百克的綠色蔬菜水果、芽菜來作搭配,就可以保持平衡。
一般來說,早餐一定要吃,起床後約二十至三十分鐘最適合吃早餐,因為此時人體的食慾最旺盛,最好選擇容易消化、營養豐富又不過於油膩的食物;同時,必須注意食物的屬性不宜過涼(諸如︰海帶、綠豆、芹菜、蓮藕、荸薺、梨子、西瓜),以免降低腸胃的消化能力。
此外,足夠的水分除了能幫助消化外,也有助於排除廢物、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只是,喝水要有技巧:早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白開水,但餐前半小時則盡量少喝。在這裡,建議民眾不妨自己動手做早餐,從享受一天的美味開始,展開全新的生活。
食物的酸鹼性應如何做分別?簡述如後︰
◎強酸性:蛋黃、乳酪、白糖、西點、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中酸性:火腿、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等。
◎弱酸性:白米、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蜆)、章魚、泥鰍等。
◎弱鹼性:紅豆、蘿葡、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中鹼性:蘿葡乾、大豆、胡蘿葡、番茄、香蕉、橘子、草莓、蛋白、檸檬、菠菜等。
◎強鹼性: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天然綠藻類等。
聰明外食 營養不減分
對於一般上班族而言,「外食」是最方便的用餐方式,但多數人明顯是吃進太多熱量卻營養不足,如何吃得健康又不變胖,做個聰明的外食族?
營養師的建議︰在烹調上,多選擇以蒸、燉、滷調理的食物,而盡量避免油炸食物,舉例來說,以兩種低油脂的食物配上一種油炸或炒類食物;在食物搭配上,可以主菜(肉類為主)+半葷食(有肉有菜)+純蔬菜或是半葷食(有肉有菜)+青菜+蛋。
到了晚上,營養師建議應該「重質不重量」,選擇食物的大原則是︰白天吃得比較多的食物,晚上盡量避免,至於白天攝取不足的,則在晚上補充。還有,胃要將食物排空需要約二個小時︰因此,在睡前的二個小時盡量不要再進食,以免影響到消化和睡眠。
除了三餐定時定量外,水果的攝取也是相當重要。現代人為求便利,常以現搾果汁取代直接吃水果,只是這樣有吃進水果所含的全部養分?營養師建議,少喝果汁,以新鮮的水果取代。因為水果打成汁後,進入人體吸收快、血糖升高也快,可能有增加體重的疑慮,且果汁中少了有助消化的纖維質,最好以新鮮的水果為最佳選擇,不要打成汁。
水果在早餐吃是「金」、中午吃是「銀」、晚上吃是「垃圾」,其中的瓜類(西瓜、哈密瓜等)最好在餐與餐之間進食,最忌飯前或飯後吃西瓜。營養師提醒,尤其是鼻炎、肝炎、骨折、骨刺、腸胃病、皮膚過敏、支氣管較差者.......等患者,由於瓜果類較易在腸胃道內腐敗,且屬較濕寒性,易影響上述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