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政府的錢愈多,匯率風險相對較低,所產生的波動幅度也較小。國家富有與否,最直接的觀察標的就是外匯存底,如果外匯存底夠高,對自己國家的貨幣干涉度相對較高,也就是該國的貨幣難以大幅貶值。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投資的標的物,逐漸從定存開始多元延伸,例如股票、基金或者是外幣存款;而除了台灣股票以外,多數的投資都會產生一項風險--匯率的風險。
何謂匯率的風險?舉例來說,投資人甲,要用台幣一百萬元做美元存款,他必須先將台幣換匯成美金,假設當時換匯成本在三十三元,定存期間為半年、利息是百分之二,當定存到期,甲將美元換匯成台幣,結果發現換回的台幣變少了,就是我們所稱的匯率風險,因為美金匯率在半年間可能高漲了。
所以投資之前,我們必須考量到匯率的風險控管,我們又該如何了解各個幣值的匯率價值呢?以下這個重要項目可做為觀察指標:
這個指標就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基本面,用簡單的方式觀察,就是看那一國的錢多,一國政府的錢愈多,匯率風險相對較低,所產生的波動幅度也較小。
國家富有與否,最直接的觀察標的就是外匯存底,目前全世界外匯存底前幾名的國家,分別是:中國大陸、日本以及俄羅斯,這幾個國家因為外匯存底夠高,對自己國家的貨幣干涉度相對比較高,換句話說,就是該國的貨幣難以大幅貶值。
金融風暴以來,人民幣及日幣仍然維持強勢貨幣地位,屬於新興市場的俄羅斯與巴西,也因為近幾年石油以及原物料多頭行情,外匯存底躍居前十名,一舉擺脫兩千年時的貨幣危機。
當年因為原油價格低廉,以及開採技術尚未發達,造成俄、巴兩國負債累累,交易市場的價格崩壞,而造成驚人的通貨膨漲,在人民不堪負荷時,國家只能高舉債務救國內市場,或是發行新貨幣,而原幣通常就喪失價值。這就是為什麼市場上會流傳一句話:賺了利息,賠了匯差。
當一個單位體系,無論是政府、企業或個人,因急需資金而舉債時,願意付出的代價肯定比不缺現金的人多得多,因此新興市場國家的利率會比較高,而成熟國家的利率,如美國或歐盟國家,相較於高利率的南非盾差距甚大。
當然,影響利率的因素不止於此,但當你對匯率有了基本概念後,就可依據國家的外匯存底做判斷,選擇適合持有的貨幣,投資風險相對就可以規避許多。
下周,將進一步介紹貨幣投資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