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辦完茶禪活動後,義工winnie問我後面還有幾個國家要舉行,言下之意頗擔心我的體力是否能夠應付後面的十五場行程,我笑笑的回答:「我現在只活在當下,過去的不回憶,未來的不想、不憂慮。」她大笑點頭。
這次「日日是好日,茶禪悅樂」心靈饗宴歐洲首次巡迴展演三個月,將近四十場的活動,每到一個地方要配合不同的地點和語言翻譯,並訓練當地的茶禪行泡茶行禪,每到一個國家,當地的法師和義工們都傾全力的籌備,過程中要面對不同的挑戰如語言的變化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參加年齡從八歲到八十歲等,讓大家在高度集中精神下,卻要保有輕鬆的禪心來完成任務,無怪乎winnie要關心的問我,是否能負擔?幸好每場活動辦完,與會大眾都沉浸在法喜禪悅中,使工作人員都感到精神振奮,所有的疲憊一掃而空;而近四十場下來,慢慢地我也體悟到人生做每件事情當下要保有「逍遙遊」的心境,才能如赤子般遊戲人間不覺疲憊。
記得過去念莊子「逍遙遊」,總是對於「遊」這個字的體會不深,只知道逍遙遊是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他主張人生應採取一個逍遙自適的生活態度,希望人可以體道達到逍遙之境,所謂的「逍遙」是行動的自由,徘徊為行的自由,翱翔為飛的自由。
在佛教裡高僧憨山大師解釋「逍遙」為廣大自得、廣大自在,將逍遙提昇到了精神自由的層次。而我一直景仰「逍遙遊」的境界,是佛教裡觀音菩薩的「遊」十方法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千處祈求千處現的精神,也就是「大逍遙遊」自在的境界。觀音菩薩「逍遙遊於畢竟空」,她的一切行動都是慈悲無我,不求任何回報的,而心性上是自由歡暢的。
所謂的「畢竟空」是因為觀音菩薩的慈悲是「空的道德層面的展現」,因為「空」才能包含一切,無我、空觀,慈悲才能包容一切眾生,才能展現「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如果沒有無邊無量的「空觀」,就不能平等無私地、無分別地遍及一切眾生,來服務大眾卻不被選擇性的偏見和偏愛所障礙,才能平等以慈眼視眾生。
在佛門廿餘年的悠悠歲月,從亞洲到美洲服務,然後到大洋洲的澳紐派駐十年,這兩年遠調歐洲弘法,除了歐洲各國間來回服務,每兩個月來回台灣開會,每次由瑞士日內瓦轉機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再轉機到香港、台北,總要花上廿四小時的時間才能抵達台北,長途飛機上無法活動讓我的骨刺腰痛刻骨銘心,讓我在飛機上可以禪觀「觀受是苦」體驗深刻,而我的行李經常要在空中多「遊」兩天或是五天才能回到我的手上,讓我苦等數日後才能有僧服換穿,台灣的酷暑下這也是大好修行的時刻;而每次來回的時差,令我早上開會總是昏昏欲睡頻頻點頭讚嘆,而晚上至凌晨遲遲無法入眠,開大眼睛看書看到眼酸,這南北地球的生理時鐘令人感受到歲月的不饒人。
葡萄牙航海紀念碑

在這過程中我慢慢地悟出一個道理,人生每個當下就要如赤子般「遊戲人間」,才能無分別、無比較,逍遙自在悠遊過一生。正如同《華嚴經》上說的「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觀音菩薩住於般若空性之中,了無掛礙,菩薩才能無處而不現身,無處而不自在。如果沒有「常遊畢竟空」的精神,即使服務幫助人也會有些許的怨言產生,因此以「無所求、無所得」的精神濟世行化才能身心自在。
Relax! 人間佛教行菩薩道路途長遠,人生何妨放輕鬆逍遙遊!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