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一波接一波,春節也愈來愈近,但在景氣嚴冬下,能無後顧之憂歡度年節的家庭卻日漸減少。而年後,還有更大的關口要過:開學繳學費,這令許多學子暗自擔心,也是父母心上的一塊沉重大石。
經濟景氣衰退非始自今日,過去八年多來,失業率只升不降;父母失業,家庭日子難過,連帶影響許多子女必須出外打工賺學費,而今連打工的機會也愈來愈少。政府眼見學子輟學的比率日增,因此在幾年前開辦了就學貸款,讓低收入戶家庭的子女以低利貸款繳學費,勉強維持受教的基本權利。
自就學貸款開辦以來,貸款學生和失業人口一樣,有增無減,九十六學年度已高達八十萬人次。從好的一方面看,這代表幾十萬學生能因此繼續求學,但學貸人數的增加,的確令人心痛又難過,何以在台灣,需要向政府借錢才能上學的人,竟然有這麼多?
根據最近各大學的統計,就學貸款學生成長數字,已經到了令人怵目驚心的地步。在私立大專校院中,全校二成以上學生要靠學貸,彰化地區則更高,達到三成,而弱勢家庭居多的雲林縣,有一所學校的日間部,竟然六成學生申請學貸!
不只私立大學,國立的中正大學本學期也有近二千名學生申請學貸,占全校人數的六分之一。
這些數字都指向一個事實:學貸已經無法達到支持學生就學的基本目標,在景氣持續惡化之下,連教育部都擔心無法擋住可能的失學潮來臨!
教育是百年大計,學生失學不但直接衝擊國家各行各業發展所需人才,更會衍生嚴重的社會問題。
行政院與教育部有見於此,決定在學貸之外,即日開啟「就學安全網」方案,以一百二十億元補助公私立大專校院及高中職學生,每人至少八千到二萬元。在消費券政策之外,這筆補助對許多家庭更有直接幫助,意義也更重大。
在此同時,承辦就學貸款的銀行也配合降低學貸利率到百分之一點六五的新低,以減輕學子及父母的負擔。除了政府的經費援助,許多民間企業發起捐款、大學自身也廣募助學金,校長捐月薪、教職員捐日薪,涓滴匯聚,搶救有心向學的弱勢學生。
不過,這張就學安全網仍有一些漏洞或不足之處,有待彌補。首先,學貸是以家庭年收入一百二十萬元以下才能申請,但台灣地下經濟猖獗,許多家庭的父母雖然是攤販,但收入可觀,因此,學貸開辦以來,不時可見「開著賓士車」來申請學貸的畫面。
另一方面,學生申請學貸需要父母或法定監護人具保,但因經濟不景氣,許多父母經商失敗或被裁員、無力負擔家計而落跑,這種案例也愈來愈多,影響所及,連子女申請學貸的機會也被剝奪。
就學安全網的基本出發點,是要讓所有學生都有上學求知的權利。在政府財政困難之際,我們欣見就學安全網的出現,但有限的資源應該更嚴格要求用所當用,對有事實需要者要給予補救,對投機取巧者應予限制,盡可能杜絕漏洞、擴大使用效益,真正做到應就學的「一個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