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媽咪新視界】隔代教養 用心看得到

汪詠黛 |2009.01.14
444觀看次
字級


一位已經搶先當「年輕嬤」的朋友,帶著兩歲多的可愛孫子來參加姊妹淘聚會。

我正要蹲下身和小朋友打招呼,朋友馬上提醒孫兒:「小偉,叫姨婆好!」同時還柔聲加上一句:「跟姨婆問好的時候,眼睛一定要看著人喔!」

小傢伙非常聽話,一雙清澈大眼正視著我的臉,大大方方、口齒清晰地喊道:「姨婆好。」

看多了彆彆扭扭、不敢看人、不肯開口打招呼的孩子,我忍不住誇讚朋友:「您這個『隔代教養』的阿嬤,可真是教得好啊!」

朋友忙不迭謙虛的笑道:「哪裡、哪裡,妳太誇獎啦,小孩不就是要這樣隨時隨地慢慢教嗎?」

日前去探望一位大姊,身旁跟著一位孫女,聰明、有禮又有氣質,一看就知道是個家教良好的開朗女孩。

聽她講,孫女是兒子唯一的掌上明珠,寶貝得緊,當初她就是擔心忙於事業的兒子、媳婦寵壞這個嬌嬌女,才不得不南北奔波,幫忙照顧孫女。值得欣慰的是,辛苦了幾年,果然教養出一位人人稱讚的好女孩。

近年來,一些大哥、大姊級的朋友陸續升格為阿公、阿嬤,有人全天候幫忙兒女照顧下一代,有人是扮演臨時保母,為兒女當救火隊,隨時支援照顧內外孫。我發現,他們不論是長時間或短暫照顧孫輩,除了讓孩子不餓著、不凍著,最注意的就是教養問題。

一位朋友說得很直接:「我可不要孫子被別人貼上標籤說:你是被阿公、阿嬤帶大的孩子!」

的確,我常聽到一些幼稚園、小學老師搖頭嘆氣道:「我班上那些被阿公、阿嬤帶大的孩子真不好教。他們要不被寵成『小祖宗』,跋扈得不像話,要不就像沒人管教的『野孩子』,任性得很。」這樣的形容,道盡大家對「隔代教養」孩子的刻板印象。

幸好,在我那些已經做阿公、阿嬤的朋友身上,總會看到非常用心、不一樣的「隔代教養」。不要以為他們全部都是有高學歷的知識份子喔!就算是只有國小畢業,只要他們本身品格高尚,願意以身作則,就會教出好品德的下一代。

我認識一位年過六旬的女性朋友,她的兒子病逝,媳婦再嫁,留下一個孫子交由她撫養。這位只有小學畢業、擺小麵攤的阿嬤告訴我,她只會教相依為命的孫子:「我們一世都要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所以,她能做的身教,就是認真煮好吃的麵食,從不偷工減料,也絕不貪客人一毛錢,遇到貧窮的獨居老人,她還會悄悄在麵裡加個滷蛋。

下課後在麵攤幫忙照顧生意、洗碗的孫子,將阿嬤的作為看在眼裡,自然就被教養得待人謙恭有禮、學業名列前茅,還會常常幫助他人。

現代單親家庭多,隔代教養的情形也愈來愈普遍,很多愛孫心切的阿公、阿嬤雖覺隔代教養備感吃力,卻願意「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新的、好的教養觀念;每每在親職講座上看到這些阿公、阿嬤認真聽講,甚至搶著發言、發問,都讓我非常感動。

對於這些用心於隔代教養的長者,我們應該多給他們一些掌聲!

★汪詠黛部落格:

http://blog.chinatimes.com/

melodywang101/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