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市售黑心商品類別愈來愈多,很多都是民眾生活常用的物品,危害民眾健康於無形,但一般人卻容易失去警覺,因此,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計畫在今年度內新增十類「應施檢驗」商品包括塑膠玩具、皮鞋、紡織品等。
這十種商品「應施檢驗」的時間,分別是:複合木質地板等(元月起實施)、電動按摩器與泡腳機(三月)、集成材(六月)、動力衝剪機械等八項、車用或攜帶式且具接收功能的GPS接收器、塑膠類玩具之「鄰苯二甲酸鹽可塑劑」(七月)、熔接用防護面具之零配件「濾光片」(八月)、太陽眼鏡鏡片(九月)、皮鞋、紡織品(十二月)。
標檢局官員舉例表示,列為「應施檢驗」的玩具,原本只有PVC類,但很多市售玩具不論是PE、PP等材質,都因為黑心商人亂摻塑膠廢料,可能含有環境荷爾蒙物質,所以才擴及全部的塑膠玩具。
至於皮鞋被列入的原因,官員解釋說,製鞋過程中,為了讓皮革柔軟,通常會使用鉻酸,致使皮鞋會帶有「鉻」,而其中的六價鉻是致癌物質,特別會影響鼻子、肺部器官,所以增訂六價鉻不得驗出。
紡織品若有染料、螢光劑、甲醛殘留,也會影響人體健康,國家標準增訂可萃取重金屬及可解離芳香胺限量標準,保護消費者避免接觸有害物質,降低危害健康風險。
同時,標檢局「檢測資訊服務平台」,整合全國標準、測試、檢驗、校正、及檢驗資源,昨天啟用開放,即時上網通報商品事故、國外商品瑕疵訊息、市售商品檢測結果與商品下架訊息等,想要獲知國內檢測資源者,可上網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