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雖然我們製作水準比不上專業團隊,但學校應該多鼓勵學生製作、學習吧。」景氣走壞,不營利的學生組織募款更是難上加難。有五十多年歷史的台大外文系畢業公演,今年首次見斷炊危機,長期合作商紛以「景氣差」為由,抽手停止贊助,面臨停演命運。
學生全體總動員,募款至今仍有十萬經費缺口,為了力保公演,學生打算首開先例售票演出,「連自己的消費券可能都要捐出來,絕不停演。」
許多大學人文科系會以「公演」作為學生四年學習成績單,出過白先勇、陳若曦、余光中、王文華等藝文界知名系友的台灣大學外文系,學生每年畢業前夕也要登台公演,從募款、編劇到登台均由學生籌備,已成五十多年傳統。
今年畢業公演,由學生改編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神話史詩「Metamorphoses變形記」,由十四名演員挑戰演出八十多個角色,預計五月登場。
不過景氣走壞,企業對贊助不營利的學生組織興趣缺缺,讓學生對外募款處處碰壁。畢業公演製作人、台大外文系大四學生吳鈺文表示,以往贊助商多為企業或補習班,去年募款已有些吃緊,靠之前盈餘彌補;但今年更慘,廠商不是改送產品,就是以「經濟不景氣,編列預算不足」為由,直接停止贊助。
公演公關長劉亭雲表示,他們全體總動員向知名系友和企業募款,連絡八十多個單位,幾乎全數遭拒。募款二個多月,僅籌到五萬元,加上院方最多補助一倍,距離最低製作費二十五萬,仍有十萬經費缺口。
吳鈺文表示,畢業公演是系上不可或缺的重大活動,絕不停演。他們打算向校內師生募款,或售票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