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論說文」中的「說」,則指說明、解說事物的性質、功用,剖析事理的意義,闡明問題的真相,分析其因果關係;這類文章在態度上較為客觀,只要將實情實相說出即可,不必加上個人意見。試舉〈青年人該有的價值觀〉一文為例:
「少年十五二十時,是確定人生價值觀最重要的階段,也是一生中最關鍵的轉捩點。面對來自社會的嚴酷考驗,以及花花世界的諸多誘惑,年輕的你,究竟需要怎樣的價值觀來堅持自己的理念?對於傳承自師長父兄的價值觀,你又該如何作適度的調整,以因應日新月異的社會?
首先,讓我們弄清楚『價值觀』是什麼?一般所謂的『價值觀』,是指我們在對事物或行為抉擇時,所採取的一種評價和看法。雖然遠自《易經》時代,中國人就開始研究本質、物質與精神世界的不同;然而對『價值世界』的探索,一直要到春秋時代魯人叔孫豹提出『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才把人生價值的性質與內涵明確界定。
叔孫豹認為,上聖者恩德可及於後世;次於上聖的賢人,功業可被及後人;次及大賢的人,只能以言詞流傳千古了。由於這三種人的大德大功大言,久久不致廢棄,因此稱為不朽。 叔孫豹的價值觀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歷驗,已被當成中國讀書人遵循的規範。然而面對現今社會的遽變中,它的意義何在?
人的欲望雖是無止盡的,但行為總是向上向善的,當我們活得更好時,一定會有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所以必須把『自我價值觀』提昇為『社會價值觀』,在發展自我,完成自我之外,進一步地服務貢獻,嘉惠群倫,散佈生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