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農曆推算,西元二○○九年歲次「己丑」,也就是民間常說的「牛年」。
日前,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舉辦花卉展主題為「牛轉吧!大地」,就是以農曆年的「生肖牛」為主,提早為「牛年」拉開序幕。
牛在中國文化中是勤勞的象徵。新石器時代就利用牛拉動犁具以耕地,後來人們了解牛的力氣巨大,開始有各種不同的應用,從農耕、交通甚至軍事都廣泛運用。戰國時代的齊國還使用火牛陣破敵,三國時代蜀伐魏的棧道運輸也曾用到牛。台灣的黃牛最早是荷蘭人自印度引進,目的也是用來運輸,主要是運送梅花鹿的鹿皮,銷售到歐洲。
牛的地位與人的認知是有關連性的,牛在印度教中被視為神聖的動物,之所以至高神聖,源自於牛是印度教中濕婆神的坐騎。
牛,無論是勤勞的象徵,或神聖的代表,都應對牠表示敬意。
上圖的這方牛肖形印創作,是將正面牛首置於中心,以不同捲雲紋分布上下四周,三角紋點綴三方,乳丁紋一組兩點,放在捲雲紋開口處,置於左右兩邊,全印是以豐富的瓦當形式刻成,對牛有崇高的敬意。
漢民族對牛生肖的信仰始於祖先對大自然的崇拜;之後,演繹出民族的生存與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