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魯迅自選集 命名解說

孟凡 |2008.12.25
724觀看次
字級



《吶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收集了魯迅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二年所創作的十六篇小說和一篇《自序》,一九二三年九月編輯出版。為什麼要把這本小說集命名為《吶喊》呢?魯迅在《吶喊.自序》中寫道:「或許也還未能忘懷於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吧!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裡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但既然是吶喊,則當然須聽將令的了。」

可見,「吶喊」一方面是為著被壓迫的勞苦大眾,為前行的勇士「而呼號、而戰鬥」;另一方面也有「聽將令」的意思。作者以「吶喊」為題,便準確地概括了小說集的思想性與戰鬥性。

《朝花夕拾》是魯迅一部回憶散文集,共十篇,寫於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二七年間,原名《舊事重提》。魯迅在這本集子的〈小引〉中寫道:「前天,已將《野草》編定了;返回便轉到陸續載在《莽原》上的《舊事重提》,我還替他改了一個名稱《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這一名稱生動形象,含而不露。「帶露折花,色香自然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這是作者寫的「朝花」。

為什麼要「夕拾」?從時間上看,這本散文集的寫作時間與所述內容相隔十多年之久;從寫作的地點來看,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時過境遷,寫作維艱,以「朝花夕拾」為題,就畫龍點晴地表達了耐人尋味的豐富內涵。

《徬徨》是魯迅第二本小說集,收入了他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五年所創作的十一篇小說。為何取名《徬徨》?他在《自選集‧自序》裡寫道:「後來《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我……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於是集印了這時期的十一篇作品,謂之《徬徨》,願以後不再這模樣。」

該書反映了辛亥革命失敗到五卅運動之前,這一特定歷史時期魯迅的苦悶與徬徨。這種徬徨絕不是消極的觀望,正因如此,他在書的扉頁上便引用了屈原《離騷》中的一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事實上,他也是手握匕首,在短暫的徬徨中探索前進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