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正常人呼吸空氣很容易,但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患,要喘一口氣卻很困難,一項國際臨床試驗研究顯示,長效型抗膽鹼藥物Tiotropium口腔吸入劑,可在四年內持續維持肺功能。
台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郭炳宏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主因是吸菸。這類患者會感到呼吸不順、呼吸困難、咳嗽、喘鳴、多痰。早期症狀是從事一般活動時,會感到呼吸急促;當病情惡化時,即使坐著也會呼吸喘促,無法爬樓梯。
今年十月歐洲呼吸醫學會發表一項UPLIFT研究,研究者在三十七國蒐集近六千多名第二期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使用長效型抗膽鹼藥物Tiotropium,和安慰劑組比較,發現可延緩病患四點一個月首次病情惡化,死亡率改善百分之十六。
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陳誠仁表示,有期刊曾討論Tiotropium對心血管的安全性,UPLIFT研究則認為,Tiotropium不會提高心血管風險,但使用者會有口乾的反應。
郭炳宏指出,台灣許多慢性阻塞性病患,初次就診時已為嚴重期(第三期或第四期),易錯失治療時機,且第三期至第四期要花費更貴的醫藥費。
他提醒,超過四十歲、曾有抽菸習慣,若常會「咳、痰、喘」,最好及早就醫,以了解有否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如能早日戒菸,配合藥物治療與肺部復健,不但可維持病情不再惡化,且能改善生活品質,降低死亡風險。
接受CT可收雙效
另外,日本京都大學的平井豊博博士在「胸腔學」(Chest)期刊發表報告指出,電腦斷層掃描(CT)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能有雙重效果,能檢測肺氣腫嚴重度和脊椎骨質密度。
報告稱,除了肺部,許多徵狀都與慢性阻塞性肺病有關,其中一種徵狀是骨質疏鬆。然而肺部與骨質流失的關聯程度還不清楚。
研究人員對六十五名臨床穩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男性患者進行調查,他們都沒有骨骼疾病病史或使用過類固醇、或者其他影響骨質代謝的藥物,受試者平均年齡六十八點八歲。
經過胸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患者「肺部低密度區與骨質密度的正相關關係比其他骨質疏鬆因子還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