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健康食品 勿過量

陳珮潔 |2008.12.21
1327觀看次
字級

台灣各種營養品、健康食品、維他命,一向是熱銷商品。問題是:如果平日三餐正常吃,還需要額外補充營養素嗎?過度補充營養素,會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其實,現代人究竟是不是應該額外補充營養素,醫學界也有不同的爭議,以下便透過不同的面向,了解營養學教授的看法。



一般民眾對營養素的認知,往往一知半解,甚至輕忽營養素在身體運作的重要性。其實,營養素與身體具有密切的關係,身體的運作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素交互作用,如果缺少營養素或營養素不均衡,都可能危害身體的健康。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博士、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兼任副教授凌美月說,部分醫師認為,只要飲食均衡,從天然的食物中即可攝取到足夠的營養素。有些醫師甚至把錠狀的營養補充品也視同藥品,認為額外添加這些產品,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不過,也有愈來愈多的醫師,認同營養補充品的重要性。

凌美月建議有意吃健康食品或營養品的民眾,不妨針對個別的情形,例如年齡、性別等會影響代謝的因素,再評估生活型態和個人身體狀況,先選擇最迫切的三種營養素來吃,等到身體的症狀改善後,確實體會到營養素的影響後,再視情況增加到五、六樣。

初期接觸營養補充品時,若沒有特殊需求,可先選擇綜合維生素、維生素B群和鈣來吃,這三種是最基本的「入門款」,而且一般藥房就有不錯的商品陳售,不一定非要花大筆錢購買昂貴的營養品。

雖然有些醫師認為,一旦生病,才需要用藥或攝取營養補充品,但凌美月認為,其實不應把營養補充品錯當藥品,因為藥品會加重身體的負擔,且是為了控制病情,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但食物的營養素能夠治本,它不算是藥物。

事實上,目前有很多營養素的成分,被醫界公認可改善患者的症狀,甚至劑量高到可以當作藥物使用,例如退化性關節炎用的葡萄糖胺、改善更年期症狀的大豆異黃酮等,都是頗具成效的營養素。

當然不可否認的,如何選擇營養補充品,是門很大的學問,最好先由專家進行評估,因為不同的營養素,除了在身體中扮演特定的角色,也會與其他營養素產生交互作用(甚至可能會干擾藥物的吸收),一旦營養素不均衡,即容易產生生理或是心理的不適。

舉例來說,吃素的民眾,維生素B6、B12的攝取量百分之百不足,而一旦缺乏這兩種維生素,很容易有貧血的問題。所以有很多素食者以為,既然缺乏這兩種維生素,只要補充B6、B12就可以了,其實不然。

雖然蔬菜內含有豐富的葉酸,但葉酸的合成需要維生素B6、B12與維生素C,單純補充維生素B6、B12,未考慮到各類營養素之間交互作用,就會影響葉酸的合成,就營養學的觀點,最好還是補充複方的維生素B群,比較能夠改善或預防貧血的問題。

也許有人會好奇:一般平常已經很注意飲食健康的民眾,還需要吃營養品嗎?

凌美月認為,能從日常飲食中獲得足夠的營養素,當然是再理想不過,只是就目前都市化的生活型態、飲食習慣,再加上老化因素等,要從飲食中獲取足夠的營養素,似乎不太可能,這時,利用營養品額外添加身體攝取不足的營養素,不失是個好方法。

不過,一般民眾對於每天該攝取多少營養素,往往缺乏具體概念,也擔心吃入過多合成維他命,對身體造成負擔。事實上,營養補充品多半是藉由現代生物科技的方式,萃取可量化的營養素,來補充人體所需卻又攝取不足的部分,對於營養素攝取不足的人而言,適當接受營養補充品,的確是必要的做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