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原有安分守己之意;後多用以說明事情成敗全靠命運,許多際遇都是命中注定的,不可強求。
「一飲一啄」原指鳥類適情於天地自然間,隨心飲食的逍遙自在。如《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蔪畜乎樊中。」與唐代高郢〈沙洲獨鳥賦〉「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皆是。
其後,「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多用以說明人生際遇需倚賴緣份,人事之聚合離散泰半皆「天註定」。因此,《醒世恆言九‧盧太學詩酒傲王侯》便說道:「自古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像汪知縣是個父母官,肯屈己去見個士人,豈不是件異事?誰知兩下機緣未到,臨期定然生出事故,不能相會。」
《初刻拍案驚奇》也有類似的用法:「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一時戲語,終身話柄。」由此可見,人生遇合之關鍵還在「機緣」或「緣分」上頭。
是以,人生際遇顯然具有許多偶然性。無論主客觀條件如何成熟穩妥,仍需微妙的機緣湊合,乃能成就大事。再看看歷史上許多重要的大事件大人物,其成功固然有賴個人才能與努力,但背後的偶然性因素──機緣,亦不容抹滅。此一無可強求的部分,正說明「莫非前定」的關鍵意義。
因此,人生固然需要努力,以待機緣到來。但機緣畢竟無可強求,若干事物往往具有「天註定」的本質。是以,人生終究難免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