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媽咪新視界】尊重生命 放下擔憂的心

汪詠黛 |2008.12.10
1009觀看次
字級

看待人生的不如意,勇敢「面對」、理性「接受」、積極「處理」,當大家都盡心盡力之後,就「放下」擔憂的心,親自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預立「醫療指定代理人」,不違背做「環保媽咪」的原則。
 
小兒子拿起報紙,指著一則新聞問:「媽,您覺得記者寫的這句話有道理嗎?」

這則新聞的大意是:一位因心肺問題昏迷不醒、長期住在安養中心的陳老先生,因病危第二度被送到醫院急救;由於急診室醫師將全副精神放在救人上,來不及細看病例內還有一紙家屬事先簽訂的「放棄急救同意書」,當老翁從鬼門關被救活後,趕來醫院的兒孫不忍老先生必須再度忍受插管的折磨,怒斥醫師「白目」,指責院方「行政疏失」,要求醫院給個交代……

久病床前有孝子

記者在報導這則醫療糾紛時,劈頭就寫:「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真實的案例昨天在三重發生!」

咱家兒子質疑的就是這句「久病床前無孝子」。因為,在他的經驗裡,這句話完全沒有出現在我們家族中;他很好奇,記者如此論斷,難道「久病床前無孝子」會是「普世現象」?至於簽訂「放棄急救同意書」,也因為最近兒子常聽到我和爸比在討論,他很想瞭解我們到底對「末期生命」的看法。

在我的認知裡,「久病床前無孝子」雖不是普世現象,但是人性中呈現「性本惡」的真實面。我跟兒子說:「就看您要如何看待自己了。」

子女照顧是天經地義

所謂「如何看待自己」,意思很簡單,就是我們要不要把自己當作有「性本善」的「人」來看,如果是,就應該懂得彼此照顧。對陌生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對親密家人,至於生我、養我、育我的父母,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根本不必談孝或不孝,在我看來,父母生病時,做子女的盡全力照顧是天經地義的事,這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沒啥好多說,做就是了。而這種身教,是可以一代一代傳下去的。

沒人把孝字放在嘴上

就像我小時候,看到爸爸、媽媽盡心盡力照顧生病中的外公,心焦的媽媽還虔誠發願要折壽給外公;外子和弟妹們跟在父母身邊,照顧中風臥病的阿嬤,持續二十年,家人始終沒有一句怨言;我出嫁後,歷經父親、大弟的相繼病逝,每天還回娘家或進出醫院,和家人輪流照顧到他們往生;前兩年退休後,我開始陪伴媽媽抗癌的歷程,孩子們更是看在眼裡……

咱家兄弟姊妹從來沒人敢把「孝」字放在嘴上,只有為自己做得不夠而暗自焦急、慚愧,所以還得交代孩子:「如果在美國工作的小舅打電話來,一定要跟他說『外婆狀況很好』喔!不然他會很擔心,也會覺得自己沒盡到力,晚上睡不著,影響工作就不好了。」

把生死交給了上天

由於家族中的案例,孩子看到我們大人對病痛、死亡的態度,是勇敢「面對」、理性「接受」、積極「處理」,當大家都盡心盡力之後,就「放下」擔憂的心,把生死交給了上天。

因此,當兒子想知道我和他爸比對「末期生命」的看法時,我很清楚地告訴他,我們都會親自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也會預立「醫療指定代理人」,以維持有品質的生命;我可不要在臨終時,接受心肺復甦術及插管等「酷刑」折磨,而且還浪費醫療資源,有違我做「環保媽咪」的原則。

我鄭重交代兒子:「我該走的時候,你可別留強,要讓我有尊嚴地去西方極樂世界喔!」

★汪詠黛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melodywang101/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