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初審通過減稅,各界掌聲響起,但我寧可政府直接加碼消費券金額,或按照綜所稅預計減免額度退稅,雖然會多花一些行政支出,不過比起永久性的大幅減稅,衝擊政府稅基,才是對人民真正有利。
因為綜所稅一旦調降,未來極難再調回,政府往後稅收總額將減少,若加上人口老化與少子化,課稅人口數不斷減少,稅收會逐年下降,更長遠的影響是,近幾年政府為了拯救經濟的舉債,將難有清還之日,甚至政府為了解決支應各項支出,償還過去債務,再擴大舉債,債上加債無盡時。
面對經濟衰退,政府固然應該撒錢刺激消費,活絡景氣,減少人民財務壓力,但不景氣是一時的,因而提振經濟作法,應該是因時制宜的權變處理,全面性調高綜所稅減免額度,幾乎等於半永久性的稅賦政策,就算將來景氣回春,人民所得增加,政府所能增收的稅賦,恐怕會被少子化與老年化抵銷。
此外,政府雖然一面大開減稅之門,另一方面卻不斷加計綜所稅的計算範圍,或以虧損與物價上漲等理由,調高勞健保費率,放任國營事業訂定油、電、水、瓦斯價格,也任由民生用品價格飆漲,不積極平抑,結果人民省了綜所稅,卻挪來支付勞健保費,甚至民生物資的漲價。
沒有人民不愛減稅,但減稅的後果若使政府運作困難,最後受衝擊的還是百姓,試想,政府若沒有足夠的稅基,別說推動經濟成長,連基本的造橋鋪路、國家機器的運作都將出現問題,又如何造福人民百姓?
所以,政府若真的苦民所苦,要分擔人民因不景氣所成的財務壓力,所推出的稅務政策,應該是考慮國家社會長遠未來發展後,經過縝密計算所提出的短期、個案政策稅務,不該趁民意輿論高漲,像大採購要求折扣般,輕易通過討好目前選民,卻債留子孫的永久性減稅政策。
王樵一(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