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眼科醫師研究發現,學珠心算的學童,近視惡化速度是一般學童的兩倍,也比看電視、打電腦及學音樂的孩子速度快;一家平面媒體也以「童年學彈琴,為啥從此不愛樂」為題,探討父母要孩子學才藝的問題。
就如同想擠進資優班一樣,都希望孩子是天才,資賦優於常人,因此要孩子從小學習各種才藝,但太小學太多才藝,反而是揠苗助長,而且像太早學習珠心算,不但對數學沒有太大助益,反而讓孩子視力提早惡化,一輩子都受近視之苦。
學樂器也是一樣,家長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或是階級意識作祟,及未來申請學校加分的功利主義,不問孩子有無興趣,學了再說,反而適得其反。
筆者小時候是自由成長,除了爸爸教功課,其餘時間可畫畫、看書、做勞作,一到假日,爸媽會帶我們去健行;國中以前也沒學外語,小學畢業後父親才買KK音標唱片,讓我們自行練習,第二外國語也是年紀很大才學,但仍把外語學好。
德國規定孩子到十四歲時,一定要學習一種第二外國語,而且不需額外付費,因此絕大部分的德國人,都能說好幾種流利的外語,建議政府仿效。
其實所謂的「才藝」並不需要太早學習,先決條件是要孩子有興趣,感興趣的東西不需別人強迫,自己就會樂在其中,所以家長應視孩子的興致,拋開「才藝不嫌少」的迷思,尊重孩子的興致與人權,讓他們有健康快樂的童年。
真簧(台中市/教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