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國家文化總會前身是中華文化復興總會,屬社團法人的民間社團,是政府推動文化活動的重要機構。昨日國家文化總會召開第五屆會員大會,不僅由會員選出總統馬英九任文總會長一職,同時由會長指定,國民黨前文傳會主任楊渡擔任文總的秘書長,昨日下午即上任的楊渡指出,文總未來將結合文化團隊、地方文史團隊及社區,讓台灣文化產業興發。

楊渡表示,文化總會的定位,就是民間團體,連繫文化界與政府間,屬服務性的平台,但現在文總只剩餘四十多萬資金,在景氣不佳情況下,如何找資金是他頭痛的問題,但一切必需從頭做起的他,以輕鬆但又信心滿滿口氣指出,「海角七號」在沒有錢的情況下,都可拍出成功的影片,任何事有心做即可。
至於台灣和中國大陸間應如何取捨,楊渡指出,兩岸和本土之間是沒有取捨的問題,因為台灣的文化是包含了南島文化,後又加入荷蘭、西班牙、清朝、日本及國民黨退守台灣時帶來的外省文化,所以台灣是個大融爐的文化,和兩岸不會有對應,而是應以華人為主題文化的大文化概念,來發展本土文化,同時進行兩岸交流。
過去曾從事社會運動的楊渡,以寫報導文學、詩集聞名,他說,當時會參與選舉活動,只是一時熱血,最後仍要回歸到文化領域。楊渡指出,文化最美好之處,在於叛逆,才會有創意發生。當記者問到,覺得陳水扁的獄中詩寫的如何時,楊渡建議大家應看看四十年代詩人戴望舒的「獄中題壁」。
文化評論家林谷芳認識楊渡多年,他說楊渡是位可出入雅俗的人,他可以口嚼檳榔,但也可以談古典文學,林谷芳和台藝大校長黃光男都認為,文總是屬NGO型態,可做兩岸關係、多行銷本土文化至國際,培育人才,使文化在生活中的價值認定更廣泛。
楊渡,一九五八年生,台中縣人,畢業於輔仁大學中文系,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雜誌主編、報紙編輯,中國時報執行副總主筆,國民黨文傳會主任,著有《民間的力量》、《強控制解體》、《大逆轉—世紀末透視中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