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在飯店吃自助式早餐時,看見一位就讀中學的男孩,正在和他的父親用餐。他們父子倆先後拿取餐點回座,男孩並沒有立刻拿起刀叉開始用餐,反而靜靜地坐在餐桌前,微笑地看著餐盤裡自己選取的菜餚,然後閉上眼睛,很認真地禱告。
他的神情,透露著謙卑與感恩,和時下一般的青少年,很不一樣,我對他的儀式,充滿尊敬。在這個價值觀多元而混淆的時代,從小就能夠擁有堅定的信仰,是多麼幸福的事。
從小到大,我信奉過不同的宗教,長大之後,與佛、道教接觸較多。到現在深深感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位神祇。宗教,是一種儀式,它幫助你通往內心,和自己的神祇對話。
曾經在青少年時期心靈受困的我,憑藉著宗教的力量,而走出許多難關。當時,我怕神明懲罰,不敢做壞事;也靠神明保佑,相信幸運會降臨。消極的和積極的兩種力量,帶我以穩健的步伐,追尋生命的方向。
宗教信仰,本來就是要安撫人心,給信眾帶來力量的。「宗教」和「迷信」之間,看似很難區隔,但其中卻是有一條若隱若現的界線,值得留意!
悆宗教,是正向而善意的導引;迷信,則是威脅或利誘的驅策。
悆宗教,是長期的投入之後,循序漸進改變;迷信,則強調短期的效果。
悆宗教,看到的是眾生苦難,解決的是普世的問題;迷信,則是針對個人的痛苦,用各種手段解決一己之私的問題。
宗教,鼓勵你愛惜自己、尊重別人,用好的思考、好的行動,產生好的力量,改變人生的逆境、往理想的目標發展。而迷信則是要你花錢消災、騙你將會中頭彩。
很顯然地,所有的迷信都是披著宗教外衣進行;而看似正統的宗教,也因為少數人吹捧大師的地位,或假借大師之名行騙,而難以與迷信劃清界線,甚至還發動戰爭、恐怖攻擊,以求版圖的安穩或勢力的擴展。
當你分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信仰」還是「迷信」時,不妨用上述四個指標檢查一下,以免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