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家庭的嚮往 血緣不再是唯一的緣

羅瑩平 |2008.11.27
1823觀看次
字級

性別變遷、不婚族增加,未來人們會建立各種「緣」,出現更多另類家庭。每個另類家庭的經驗都是特別的,不管是哪一種家庭,「都可以找到幸福」。
 
抱定不婚主義的世間男女,現今雖然享受到一個人無牽無掛的獨處樂趣,但一想到未來的銀髮起居,難免也要未雨綢繆的事先擔了一點心。

娛樂圈的侯佩岑和大S落單後,好姊妹就常在一起約定,「等我們老了,就一起住,妳幫我提點滴,我幫妳熬稀飯,互相照顧。」她倆並不是說笑話,萬一孤獨到老,一起住,合乎溫暖而不寂寞的訴求。

同病相憐的姊妹淘

「血緣不再是唯一的緣」,這是現代人愈來愈認同的事實。大S家有媽媽和感情相當好的三姊妹,萬一老來無伴,其實可以「投靠」家人。「問題是,她們都有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侯佩岑也心有同感的說,唯有獨身的人才懂得獨身的心,也才不怕打擾的呼朋喚友:「否則有點不好意思啦!」

自尊心的確不時提醒著無伴男女在相約作伴時應該適可而止,與其和別人搶分一份愛,不如找同病相憐的姊妹淘福禍同當。外商企畫駱偉祺看出,他許多上了年紀的女同事會預想後半輩子的出路,「男生沒有女生那麼合群,愛聚在一`起吱吱喳喳,心思也沒那麼細,想那麼多幹嘛!」船到橋頭自然直,但他的一位女同事則積極存錢做包租婆,心目中有個理想國:「找四個好朋友共同買下兩層樓的公寓,一層自己住,一層分租給單身,一個共生家庭,也趕流行呀!」

我們都是一家人

駱偉祺從新聞上瞭解,愈來愈多「共生家庭」在社會出現,他們可能是一群志同道合好友同住,也可能因理念關係共食共耕,彼此沒有血緣關係,但他們因「我們都是一家人」而獲得另一種家庭溫暖。

女作家劉筱敏對「共生的另類家庭」也有相同的嚮往,儘管自己已結婚二十年,家庭圓滿,但她對大學畢業時的租屋生涯念念不忘:「我們十個人分租在台北溫州街的日本平房裡,下班回來熱鬧串門子之外,假日就一起吃火鍋。」

這幸福又溫暖的同居生活勝過原生家庭及往後的自組小家庭,劉筱敏其實不是那麼隨和,許多時候,她甚至蠻孤僻的,「也許是碰到對的人而投緣吧!」她強調,隨著社會型態改變,各種型態的另類共生家庭一定愈增愈多,「血緣可能不再是唯一的緣」。

她認為,能交心,共扶持,這種感情超越親骨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