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縣的陳姓讀者問:新聞中常看到從事運動的人忽然暴斃,讓我覺得很恐怖,請問該如何預防?
師範大學運動生理學教授林正常,在「運動生理週訊第81期」指出體適能活動的傷害防範。
林正常說,在推展體適能活動時,由於對象是一般的社會大眾,身體素質較運動員差,更應在傷害的防範上多加注意,以免健康的運動訓練,反而成為傷害的根源。
林正常強調,良好的體適能,是運動傷害防範的有力保證。在從事運動訓練時,應先鍛鍊好相關的體能,才能防範體能活動時的傷害。
林正常說,先做好心肺鍛鍊(主要是心血管)的身體準備。「今天的心肺鍛鍊,是為明天的心肺傷害防範提供一分較好的保障。」因為好的心血管適能,較不會發生心血管的運動傷害。
從事耐力訓練前,應先打造可堪訓練的身軀。除心血管健康外,應該再對該運動有關的肌力、肌耐力多加強化。
換句話說,從事跑步訓練前,除應該做健康篩選外,還要做與跑步有關的重要身體肌群,尤其是下肢肌肉的訓練,才能為防範跑步運動的傷害,多提供一份保障。
從事體適能活動前,最好先應與醫師商談,尤其是年過30歲的人,運動測驗的健康檢查,能為體適能訓練提供安全保障。如果無法做到運動測驗的健檢,也應該對是否適合訓練做好評估。
林正常強調,體適能最終目標在於健康,傷害的發生是推動體適能教育的諷刺,不但訓練時要加以注意,體適能測驗時,也不得忽略傷害的防範。
此外,參與體適能活動的人,應注意自身與身邊運動者的安全,從事運動前,也應該在生活上稍作調整,如前一天提早睡眠、不喝酒等,以確保隔天活動時的安全。(記者李宇政整理報導)
讀者若有運動保健、傷害等問題,可寄信到北市忠孝東路4段557號2樓「人間福報運動版」收,或寄至「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註明體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