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 每天服20毫克 可降低壞膽固醇及20%死亡率 有副作用須換藥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目前正於美國紐澳良舉行的「美國心臟協會年會(AHA)」,九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針對膽固醇正常,但C反應蛋白(hs-CRP)持續過高的五十歲以上男性、六十歲以上女性,若給予司達汀類(Statin)降血脂藥,可有效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這項名為「木星(JUPITER)」的研究報告,由美國布里根婦女醫院心臟學者瑞德克(Ridker)主持,從二○○三年起至今年三月,已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是橫跨二十六國,研究對象達一萬七千八百零二人的雙盲臨床試驗。
研究發現,針對男性五十歲以上、女性六十歲以上,膽固醇數值正常,但高敏感C反應蛋白過高者,持續使用降血脂藥Rosuvastatin,每天二十毫克,對比服用安慰劑組,可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並降低心臟病、中風、心血管疾病致死風險達百分之四十七,明顯減少總死亡率達百分之二十。
美國每年有一百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台灣也不遑多讓,心血管疾病連續多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醫界過去證實LDL低百分之一,引發動脈粥狀硬化、阻塞,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亦降低百分之一。
瑞德克等學者發現,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除了降低膽固醇,也必須減少與發炎有關的C反應蛋白(CRP)濃度,近年研究陸續發現膽固醇在正常範圍,但CRP偏高者亦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CRP最高族群相較最低族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高出二到四倍。
美國心臟協會年會主席葛登表示,AHA已於二○○三年將CRP列為血管發炎、心血管疾病相關指標,而JUPITER研究顯示司達汀藥物同時減低壞膽固醇以及高敏感C反應蛋白,也再次肯定這一點。
參與AHA年會的馬偕醫院心臟科主任侯嘉殷表示,JUPITER無疑是項「里程碑」研究,整時將LDL的控制目標由現行的一百三十mg/dL,改為五十五mg/dL,更能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CRP也可能將從「參考指標」,成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與抽菸、高血壓、膽固醇同為初級預防必須嚴格控管之因素。
陽明大學內科教授江晨恩指出,司達汀類藥物可能的副作用包括惡心、便秘、腹痛、肌痛、無力,研究對象皆有嚴格監控副作用,一般服用司達汀藥物者,仍應定期檢測肌肉痠痛、肝功能等,如有出現副作用,仍須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