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周姓讀者問:單車運動越來越熱門,最近也買了1台,想了解正確的騎車姿勢。
鐵人三項國手黃彥霖表示,中華民國復健醫學會雜誌18期指出,自由車運動傷害的發生率占全美國運動傷害的首位,若以病變來區分,以肌肉疲勞為最多,其次為神經壓迫。黃彥霖彙整自由車專家及生物力學學者所提出的建議,替大家解答:
1.坐墊位置的高低
坐墊太高或太低,會造成大、小腿肌肉酸麻的現象,坐墊過高會造成下背和臀部的運動傷害,太低則會導致膝蓋前側脛骨的疼痛。適合的坐墊高度應先量出跨下長度,將跨下長度乘0.870,所得的值,就是車架B.B中心點至坐墊最上緣之高度。
2.坐墊的前後位置
自由車坐墊前後的位置,決定膝蓋彎曲的角度。坐墊太過前移,會影響骨盆的角度,而對下背造成壓力,且會造成鼠蹊和臀部的不舒適。坐墊太過後移,腿部需要更大的伸張以踩動踏板。
3.標準坐墊位置的設定
坐墊位置是以大腿長度來決定。膝蓋關節延伸下來的直線,需通過拇趾球以及踏板中心點。
4.把手、龍頭的高低
手把及龍頭的高低是依照個人柔軟度的差異為考量依據,如果手把位置太低,在操控時大部分的力量都集中在手部、手臂和肩膀上,這樣會造成手部的酸麻以及長繭,且可能造成肩膀的疼痛。
5.踏板前後調整
踏板前後位置的調整,對於踩踏時的力量輸出有著絕對的關係,最佳踏板的位置以拇趾球在腳踝90度時,剛好垂線通過踏板軸心為基準點,才能有最佳的力學輸出。
6.鞋子
使用非自行車用的鞋子,會造成足弓及腳底的酸痛感,但對一般民眾來說,買專用鞋不但浪費,也比較危險,只要準備1雙鞋底較硬的鞋子,即可達到不錯的效果。
7.衣著
在騎乘過程中會有大量汗水,此時衣褲的材質就相當重要,建議穿著腳踏車專用的服飾,或是透氣性佳、較貼身的衣褲,可減少騎乘時大腿和坐墊的磨擦,避免大腿內側破皮。
(記者李宇政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