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序入冬,許多人開始感受到陣陣寒意湧上心頭。從中國傳統醫學觀點來看,春夏秋冬都各有不同的養生原則與方法,正所謂「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尤其是在季節交替之際,更要從日常飲食生活做起,使身體機能伴隨自然氣候的更迭補充所需要的營養成分、讓自己在秋天也能「吃」得健康有元氣。

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林孟瑜表示,在健康意識逐漸抬頭的思潮下,現代人普遍重視養生,除了日常作息要規律正常外,飲食也應符合健康原則才能「多管齊下」、打造樂活生活。以冬季來說,由於日夜溫差較大,容易感冒著涼,因此民眾可多攝取「潤肺益氣」的食物如白果、杏仁以及富含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A、C、E的天然蔬果,食材顏色上可以多選擇紅色食物(如紅蘿蔔、地瓜、蕃茄)、橘色食物(如南瓜)、深綠色食物(如花椰菜、芥菜)等。她表示,抗氧化營養素有助於強化人體保護機制與免疫系統,提高體內的免疫能力,是很好的保健要素。
以冷天最受大眾喜愛的火鍋為例,其實火鍋不一定非得每次都吃得油膩膩不可,只要選對食材、烹調得當,講求健康的素食火鍋料一樣也能香味撲鼻、讓人垂涎三尺,像是竹笙、牛蒡、蒟蒻、香椿都是不錯的素料食材。
林孟瑜表示,竹笙屬於菌菇類食材,性質溫和、風味獨特,不但蛋白質含量高、更富含維生素B群、具有不錯的抗癌效果、營養價值高,也適合一般民眾食用。

而牛蒡則被許多營養專家視為是「體內環保小尖兵」;林孟瑜表示,牛蒡裡頭含有「菊糖」成分、不但熱量低,還可促進腸道中有益菌的生長與腸道蠕動,是打造腸道健康的好食材;而牛蒡的高纖維含量更可幫助人體提高腸胃消化能力,對於有便秘困擾的民眾來說,是不錯的「疏通好幫手」。不過,林孟瑜也特別提醒由於牛蒡性質趨向寒性,因此體質虛寒或有消化性潰瘍的人不宜過量攝取。
而香椿則是近幾年當紅的養生食材之一,不少坊間的養生餐廳都會以香椿來入菜、增加料理風味。林孟瑜說,香椿的抗氧化物質含量高、可以強化免疫系統。她指出,無論香椿、竹笙或牛蒡都具有鉀含量高的特質,有助於血壓控制,不過腎臟病患則要注意適量攝取,以免過猶不及。
至於深受許多人青睞的蒟蒻則是愛美女性眼中最佳的低熱量食材。林孟瑜表示,蒟蒻被許多人視為是減重小幫手、不但熱量低,更因具有飽足感而廣受年輕人的喜愛。其實,除了熱量低外,蒟蒻因為水溶性膳食纖維含量豐富,也是促進腸道廢物排泄的好選擇,其「吸水力強」的食材特性,讓蒟蒻就像「海綿」一樣可以吸走腸道內的廢物,避免有害物質與腸黏膜接觸,有助於達到預防大腸癌的效果。
無論是哪一種食材,最重要的「健康之道」就是讓自己吃得營養均衡,兼顧每種食材的特性與營養成分,在烹調時要把握「少油、少油、少辛辣」的料理原則,才能讓身體機能順應四季變化、健康迎接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