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根據最新一份乳癌病友調查發現,台灣乳癌罹病年齡以四十五歲至四十九歲比率最多。醫師指出,除了定期到醫療院所檢查,也應每天進行自我檢查,乳房細胞每天都在變化,唯有天天「自摸」,才能在乳房有小變化時,就輕易察覺。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近日透過全國三十九個乳癌病友團體,進行相關調查,發出三千份問卷,回收一千三百三十二份問卷。調查發現,四十五歲至四十九歲罹病者占百分之二十六,比率最高,他們也發現,三十歲至三十九歲罹癌比率已高達百分之十五,似乎也表示,台灣乳癌有年輕化趨勢。
另外,調查發現,罹患乳癌後,患者最期待的是家庭的支持,其次則是扮演資訊提供、心理支持角色的病友團體。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張璦書從罹患乳癌、治療至今已九年,治療過程辛苦,還好有家人、病友團體支持。她說,當年退休原本想環遊世界,某日聽聞一位朋友罹癌,突然想起很久未做乳房自我檢查,當天一摸,就發覺自己左胸硬塊,到醫院檢查,已是乳癌第二期。
她說,病友團體的角色很重要,他們可讓剛因獲知罹病而憂愁的病患,走出病友團體時眉開眼笑,因在病友團體中,她會看到一群笑顏開懷的病友,了解只要勇敢面對,九年、十年後還是能活得很開心。
台安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醫師蔡尚達指出,乳房自我檢查不只是一周或一個月做一次就好,應該天天做,把它與日常生活構連,例如設定洗澡時自我檢查,或睡前自我檢查,如此就不會忘記!
他說,乳房細胞每天都在變化,每天「自摸」是最佳作法;因今天還會記得昨天摸的感覺,兩相對照,就可輕易發覺乳房是否有異樣,以達到早期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