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癌症療法也能「量身訂做」!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進行乳癌基因檢測與標靶治療、癌症疫苗治療大腸癌,獲初步成果;病患可合理期待客製化的藥物組合,不須再花冤枉錢或平白忍受化療副作用。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醫師劉敏表示,以乳癌為例,每位乳癌病患都要檢測五至十個乳癌相關基因,例如名為「賀癌平」的標靶藥物,一個療程費用高達新台幣八十萬元,若是患者檢體以螢光染色法確定帶有HER2基因,才需使用此藥物,否則只是白花錢,而檢驗方式失誤,則可能使該用藥病患錯失此種治療。
她說,鉑製劑、紫杉醇製劑等其他常用化療藥物,皆有程度不一副作用,患者也可事先檢測不同基因,了解基因對藥物反應,有的病患就可免於無效卻有強烈副作用的化療。
劉敏說,美國與歐洲各有一種可同時檢測超過二十種的乳癌基因檢驗方式,一次費用三千五百美元,吸引經濟條件優渥的台灣乳癌婦女赴美檢驗。
另位研究員劉柯俊進行免疫療法研究,目前抽取腸癌病患自身的樹突細胞與癌細胞,樹突細胞在辨識癌細胞後,注射回病患體內,可帶動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每周注射一次,三周後再注射增加免疫反應藥物。目前試驗十位病患,七位有療效反應,另也試驗肺癌病患。
劉柯俊說,手術化療後的腸癌、肺癌病患,預期未來可用此治療性癌症疫苗,清除微小殘餘癌細胞,以預防復發。美國用這類癌症疫苗治療攝護腺癌,並進入最後人體試驗階段,而國衛院正在等衛生署核可第二期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