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去胡志明市過新年。當時創業維艱,跟電腦病毒戰得你死我活,趁著休假,我們一家四口,加上妹妹一家三口半(懷著小女兒),特意挑選資訊環境落後的越南度假。
我們在殖民風濃厚的法國餐廳倒數迎新,小提琴的樂音悠揚,恍惚人在巴黎。第二天開車出了市區,只見連綿的稻田綠油油,路上一群高中女生穿著白旗袍、騎著自行車上學,長長的黑髮在風中飄揚,掠過的倩影纖細、溫柔而謙抑。但是到了游擊隊的山區營寨觀光,地下隧道又長又遠,在陰涼的空氣中咀嚼著窩窩頭,忽然想起來,這個國家是世界上唯一曾經打敗中國、蘇聯與美國的國家,豈甘長期抑鬱?
今年再訪越南,我們已經把趨勢科技的營運交棒給妹妹。當年妹妹腹中的胎兒,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而越南早已不是當年落後的農業國,河內的房地產價甚至高於東京。
放下防毒事業的外子張明正,出人意料的在北越開創造林事業。曾經在虛擬的網路叢林空中捉毒,如今在濕暖的土地中一棵棵種樹。從高科技回歸傳統的林業,這中間的差距何止萬千。
疼愛女婿的母親說,張明正好眼光,又投入另一個遠大的事業。原以為退休就可以恩愛悠閒過餘生的我,卻把他的北越造林歸因於:必定有什麼因果,牽引著他來到這片曾遭美軍生化彈摧毀的山林,誓言要恢復沃土,種下千萬棵再生樹,創造環保的共生系統,造福土地、樹林與農民,而最終,也許可以因為紙漿與夾板木的需求,創造有利潤回收的事業。
曾經我們攜手創業,步步相隨,這次我回歸文化,他回歸山林。除了為林業公司取名「創綠」,三年來我不曾涉足越南。這一次與親友十多人一同造訪,其實是為了取悅大病初癒的母親。
到了創綠公司的辦公室,見了三、四十位越南同事,或說中國話,或說英語,年輕的臉龐上煥發著理想與熱情,他們對著一群來自台灣的親友,認真地報告三年來的成果,展示的照片中,幼小的樹木忽然已經三個人高,觀眾不覺熱烈鼓掌。這勞力換得的成長,與強調鬥智的網路防毒,是全然不同的兩個世界,而漫長的耐心等待更與高科技業的瞬息萬變截然不同。
我看著自己的夫婿,有一種陌生的感覺。這片北越樹林,說不定是他的修練場。但願不再攜手創業的我們倆,仍然攜手走在人生道上,相互扶持,一同修練。
(作者為趨勢科技文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