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故宮南院將在嘉義縣開館,故宮特地在嘉義縣舉辦「探索亞洲─故宮南院首部曲特展」,將故宮裡的國寶,搬到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展出,除了讓中南部鄉親觀賞,一饗亞洲文物之美外,也帶動對亞洲文化藝術的興趣與研究。
這一次展覽有六主題,包括「法輪常轉」─亞洲的佛教造像、「生命指南」─亞洲的經典、「生命之樹」─亞洲織品、「流動的美學」─亞洲青花瓷、「品茶之道」─亞洲茶文化,以及「西潮下的文化與藝術」,具體呈現出亞洲文化經典氣息。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展出有一件號稱故宮鎮院之寶的「龍藏經」,是康熙皇帝派人寫造的藏文「大藏經」,全套共一百零八函。故宮說,這套「藏文寫本龍藏經」是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製成,因緣是康熙的祖母孝莊文皇太后為虔誠佛教徒,因宮裡明代藏文大藏經年久破損,康熙皇帝撥巨款,令宮裡的喇嘛以泥金為書寫材質,將經文重抄,並賜名為「龍藏經」。
在「法輪常轉」展區中,展亞洲佛教造像精品,一尊西元六四五年至六五三年造的「佛坐像」,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克什米爾紀年銅佛。
「流動的美學」展區中,有一件十五世紀越南出品的「青花鳳凰牡丹紋大瓶」,為亞洲青花瓷珍品,故宮人員解釋,民眾可從中見到中、越兩國燒製青花瓷異同,並了解青花瓷在亞洲技術的傳播與陶工,欣賞到藍白相映的流動美學。
這次特展共展出一百一十七件文物。展覽自即日起到明年元月四日。由於部分個品的保額高達上億元,在十月底前免費參觀,十一月一日後就要購票入場了。
除看故宮寶物,嘉義縣阿里山又是台灣高山茶主要產區,因此,主辦單位特別規畫「品茶之道」區,讓民眾了解茶香傳向世界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