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只買冷氣 不買冷氣機?

文/黃暐程(CirucPlus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 |2019.08.17
2451觀看次
字級

文/黃暐程(CirucPlus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

前陣子,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一場校園冷氣捐贈儀式,在致詞時提到「未來將以購買『服務』,取代購買軟硬體」的概念。意即,由市府訂出學校、公務大樓希望建築室內溫度維持多少度,再委託承包廠商透過冷氣、太陽能板、田園城市、通風設備等不同手法,來達到要求。

問題是:我們真的可以透過購買業者提供的冷氣「服務」,不花任何錢購置冷氣機等設備嗎?

其實仔細想想,我們是需要冷氣機,還是舒適的溫度?我們真的必須「擁有」冷氣機,還是只想享受它帶來的「服務」呢?如果大家想要的只是涼風習習,那還有必要買斷「設備」,每家每戶每棟大樓,各自重金購置冷氣設備,來產製所需要的冷氣嗎?

只要那道風 何必買斷

在此,筆者分享「以使用代替擁有」的思維給各位。

當前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外乎:資源開採→加工製造→使用丟棄(Take, Make and Dispose),生產者將製造完的商品賣給消費者,使用一段時間後便丟棄,稱為「線性經濟」。這種方式不但會讓珍貴的資源變成廢棄物,很多商品對消費者而言,恐怕也不是他們需要的。

因此,近年興起另一種「循環經濟」概念,主張重新檢視資源被製造成商品的全生命周期,研究如何讓產品的使用達到最佳化,並且一併討論商品製造及使用過程(維護、保養)消耗的能/資源(油、電、氣)。

耗能傷荷包 極不划算

事實上,建築物只要導入循環經濟思維,便可導入許多提供「舒適溫度」的解決方案。台灣過去幾年,每到夏天便異常炎熱,導致冷氣開機需求快速增加,相關能源消耗量也持續攀升,甚至一度面臨電力吃緊的窘境。於此同時,被狂操的空調設備也常發生故障,讓維護廠商疲於奔命。

歸根究柢來說,使用者要的是舒適的溫度,而非那台機器。但在線性經濟模式下,不少消費者採購時喜歡挑便宜、卻相對耗能的產品,使用期間又欠缺妥善保養,一旦故障,不僅傷了荷包,也連帶產生許多無謂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量。

既然如此,該如何減少空調造成的經濟和環境衝擊呢?不妨試試「冷氣即服務」(ACaaS)模式。這種方法可避免安裝不合適、或超過實際需求的機組,確保空調系統以最佳性能運行,而且只需最少能源。

省維護成本 只買服務

再來看大家最關切的成本問題。

「建物擁有者」(業主)只需根據冷氣使用量來付費,不必負擔建置與維護費。「服務提供者」(承包商)則要負責四個面向:資本支出(設備建置)、日常維運、管理(行政、雲端系統)及服務期間的屢約責任(冷氣效能、風險管理)。

倘若廠商能善用物聯網的數據傳感和分析技術,便有機會創造一套「智能空調系統」,自動根據使用方現場的熱負載需求,動態調整系統配置,甚至透過人工智慧預測故障機率,提早進行保養,維持每台設備的最佳效能。

假使既有建築能切換到冷氣即服務模式,根據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的研究,和國外企業的實際執行經驗,建築能耗不但可藉此大減 40%,運營成本也能跟著降低 10% 至 20%,並延長空調設備 10% 至 15% 的生命周期,可謂一舉多得。

作者簡介

黃暐程 Wayne,CirucPlus 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前排右一,圖/取自CircuPlus 粉絲專頁),舉辦過多場循環經濟沙龍講座。畢業於通訊研究所,卻沒進入電子業當工程師,雙棲於綠能與雲端物聯網產業,在業界擁有 8 年實戰經歷,協助上市櫃企業節能減碳。熱愛自然生態,曾單車環島與橫渡日月潭。2018 年共同成立 CircuPlus 創業生態系社群,提倡用資通訊科技推動循環經濟,邁向經濟成長與環境生態雙贏的永續發展。

未來圖像

冷氣像手機推吹到飽

回頭看台灣,要從把既有的冷氣使用模式,從傳統線性經濟轉向到循環經濟,必須考慮以下 五點:

一、用戶體驗:

產品即服務是指消費者有吹冷氣、才需付費,並不是設備租賃那一類的金融操作,

二、能源管理:

電力是重要能源,以後每台設備都必須講究能源使用效率,省下每一度不必要用的電力,

三、設備護照:

資通訊技術可完整記錄每台冷氣的維修歷史及保養紀錄,以利往後再次使用,或投入二手市場的價值(頗像中古車市場行情那套作法)。

四、法規和財務:

過去,大家習慣用冷氣的價格,去判斷是否採購,以後,要改為比較每種服務方案提供的效能和特色(就像辦手機門號要挑選資費方案,或許有朝一日,真會出現「冷氣吹到飽」的服務)。

五、共生與多贏:

不同業者(從製造、通路、維修,到二手市場)應建立互信基礎,因為設備的效能和使用數據,只會愈來愈透明、全部攤在陽光下,大家必須學習利潤共享、風險共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