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原創成果相繼湧現

文╱記者姜微、周琳、王琳琳 |2019.06.29
2077觀看次
字級
覃重軍團隊成員在電子顯微鏡前觀察 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形態。圖╱新華社
覃重軍團隊及學生在中科院分子植物 卓越中心/植生生態所合成生物學重 點實驗室內。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文╱記者姜微、周琳、王琳琳

今年四月十日,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在上海天文台等全球多地發表。在科技創新的廣袤和無垠裡,這樣的「上海時刻」頻頻亮相:

——蛟龍、天宮、北斗、天眼、墨子和大飛機等多項重大科技成果,僅中科院在上海單位就有超過二千名科研人員參與。

——二○一四至二○一八年,中國大陸每年的十大科學進展,上海原創成果從未缺席。五年五十項重大進展,上海牽頭或參與十一項。

——二○一七年超強超短激光裝置實現十拍瓦激光放大輸出,二○一八年上海誕生國際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國際首次人工創建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

全球科創中心建設沒有捷徑。瞄準全球前沿、補短板拉長板,上海將重點放在基礎科研的原始創新、關鍵核心「卡脖子」技術(足以造成阻礙的關鍵技術)兩大主攻方向。

原創論文占三分之一

他們先築牢「最先一公里」地基。以強化原始創新為目標,上海著力提升創新策源力,二○一八年上海科學家在國際權威期刊《科學》、《自然》、《細胞》上發表原創論文八十五篇,占全中國大陸總量的百分之三十二點二。

今年五月初,落戶上海張江國家科學中心的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度過十歲生日,二萬五千個世界各地的用戶借助「上海之光」產生了一批世界級科研成果。大科學裝置完成從「單兵作戰」向「集群發力」轉型,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功能最強的世界級光子科學中心,在張江蓄勢成形。

上海同時廣拓「最後一公里」空間。聚焦積體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三大關鍵領域均有亮眼成果:

一、上海「芯」創造澎湃新動能:中微半導體適用於最先進製程的積體電路製造裝備刻蝕機、寒武紀科技的雲端AI芯片……這裡成為大陸積體電路產業鏈最完善、產業集中度最高、綜合技術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二、上海「智」蓄勢高質量發展:在徐匯的人工智能大廈、AI小鎮,浦東的人工智能島,楊浦的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等集聚區,BAT、小米、商湯科技、依圖科技等巨頭匯聚發展,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三、上海「藥」躋身全球領先高地:阿茲海默症,人類至今未能攻克的疾病難題,連續十六年全球無一款該領域新藥上市。如今上海科研院所牽頭的國際首個抗阿茲海默症糖類新藥已完成臨床試驗。

目前,上海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例達百分之四,比五年前提升零點三五個百分點;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四十七點五件,比五年前翻了一倍;平均每個工作日新註冊企業達一千三百三十二家,活躍度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制度創新是支撐關鍵

制度創新是支撐科創中心建設的關鍵,因此,近年來上海著力破除制約創新發展的機制障礙,「放」體制、聚人才、謀布局、優環境。

體制機制上,「我的科研我做主」。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說,在推進科技體制地方配套改革中,上海已發布超過七十個地方配套政策,涉及一百七十多項改革舉措。今年又發表了科改「二十五條」,並將科創中心建設條例列入了年度立法計畫……

人才政策上,「量身訂製,一人一策」。上海先後出台「人才二十條」、「人才三十條」、「人才高峰工程行動方案」,聚焦上海有基礎、有優勢、能突破的重點領域,精準施策,讓有作為、有貢獻的科研人員「名利雙收」。

而在前瞻布局上,「把握創新主戰場」。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說,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上海產業轉型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快建設規模體量大、成長性高、引領性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積體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三大重點領域,全力以赴、做大做強」。

營商環境上,「對標最高最好」。上海泰坦科技專注於提供高端實驗室整體解決方案,啟動時就得益於科創基金的扶持,如今已成長為科技服務行業的「隱形冠軍」。創始人謝應波說,在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變過程中,上海的精細化服務能力、健全的產業門類,使得這裡有機會誕生新的科技創新企業巨頭。設立科創板如同及時雨,將鬆綁大量「隱形冠軍」的創新壓力,讓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形成良性互動。

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科創板、長三角一體化以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共同構成了上海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上推進改革開放的戰略支撐。上海市副市長吳清說,科創中心建設,將繼續堅持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結合這些重大任務,聯動發展,在增強創新策源能力上下更大功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