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安時代 「孟蘭盆會」之源流和變遷

李守愛(義守大學應用日語學系副教授) |2006.08.05
5466觀看次
字級

序言

「年中行事」是日本慣行習俗中,每年定時舉行的傳承性節慶活動。與中國的「歲時」、「歲事」或「月令」、「時令」等意涵相同。其中被視為歲時習俗流行於民間的定期性佛教節慶儀式之中,富季節性且令人印象深刻者,例如灌佛會、盂蘭盆會等,其內容均為佛教與民俗習慣深刻結合者。

灌佛會、盂蘭盆會等原為寺院之儀式,但其內容是以民俗活動為基礎,其後自然轉化為民俗節慶活動,廣於民間流行。隨著歷史的推移,民俗活動逐漸與佛教接觸及融和。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留下相互融和的軌跡,彼此難以截然分離。因此,從歷史的角度來研究民俗性佛教節慶存在其必要性。研究「盂蘭盆會」之問題時亦如此。佛教民俗活動中融和各種民俗習慣,從歷史的角度加以探討遂成為重要的課題。此外,在民俗宗教活動中,自然宗教與佛教融和的過程也是重要的課題。

「盂蘭盆供」
   傳入日本之年代

「盂蘭盆」一詞,梵語為Ullambana,是「救倒懸」之意,是指為了救被倒吊而深受其苦之人,並向諸佛供養時果之意。「盂蘭盆經」中記載,佛弟子目連之母,因墮落餓鬼道,遍嘗倒懸之苦。目連深感其苦,於是請佛陀開示解脫之道。佛陀指示目連,在「自恣」(安居)日結束後,供養僧侶,即可得解脫之道。目連遂依佛陀指示,救了其母。日後便成為於此日,祭祀死者、供養僧侶之節慶儀式。《民間風俗年中行事》「盂蘭盆」項載曰:

盂蘭盆七月十五日,織竹如盆盂,盛米飯,備素饌,祭秋神,祭五穀,是謂藍盆也。藍是竹籠類也,是自古風俗也。今目連之強食應為此義。然世傳目連之母墮入餓鬼道(中略)。為救其母之苦,故謂蘭盆。救苦乃梵語也。此事每逢七月十五日,配合事。藍與盂蘭之音相似故也。此說亦見於東京夢華錄(中略)江家次第。
日本學者田中宣一所著《年中行事研究》中曰:

我國盆行事之形成是以寺僧為媒介,寺院行事中的盂蘭盆會和施餓鬼會之思想,因盂蘭盆會之普及而擴展。中國傳來之三官信仰,特別是七月十五日的中元思惟的浸透等,發揮了極大的功能。

由此可知:「盂蘭盆」在中國融和了道、釋思想後才傳抵日本。在佛教普及後,自古代時期,於七月十五日供養祖先的儀式便已存在。遠在推古時期灌佛會和盂蘭盆會就是最早傳入日本的法會。然而,當時僅止於在寺院舉行,宮中舉行則在平安時代之後,推古天皇十四年之後更於各寺設齋。《民間風俗年中行事》載曰:「此盂蘭盆會見於國史之始也,又云以皇和通曆推干支。辛丑即七月十五日。」《日本書紀》齊明天皇條載曰:「庚寅,詔群臣,於京內諸寺,勸講盂蘭盆經,使報七世父母。」由此可知,齊明天皇於五年七月十五日詔群臣,為七世父母於京內諸寺講《盂蘭盆經》。此後便成為朝廷恒例。

平安時代 
朝廷「盂蘭盆會」之儀式

朝廷在七月十五「盂蘭盆會」的前一天,就要準備各項法會需要的物品,送往七寺(東西寺、佐比寺、八←寺、野寺、出雲寺、聖神寺),稱為《延喜式》。《延喜式卷三十三.大膳》中載曰:

「七寺盂蘭盆供養料……餅菜料米一斗四合、糯米二斗、●杵米二升四合、糯糒四升、糖三升、黍米五升、小麥一斗四合、大豆五升、大角豆一升、小豆一升二合、胡麻子六升、胡麻油七升、醬八升一合、滓醬四升、味醬二升五合、酢三升六合、糟四升一合六勺、鼓二升、鹽七升八合四勺、昆布半帖、細昆布十四兩、紫菜一斤三兩二分、海藻二斤五兩、鹿角菜、角俁菜、於期菜、大凝菜、海藻根各二斤、漬薑一升一合、干薑三兩、生薑六房、芥子四合、青大豆三十把、青大豆三束、熟瓜三十六顆、茄子二斗、水蔥二●、蓼蘭各二把、胡桃子。」
由此可知,供品多為季節性食品。

《延喜式》另外記載了大膳職必須在「盂蘭盆」供品供奉之所,立五丈藍色幄帳一宇及懸幔;太政官弁史各一人、史生二人負責法事,並且由內省之丞錄各一人,率史生二人檢校供品。供品不單由大膳職準備,大炊寮亦準備米、糯米、黍米、大豆等;內膳司亦準備了雜菜、糕點等;造酒司準備酢、糟等,之後送至大膳職,再由使者大舍人送至七寺。到了七月十五日之時,雅樂寮派遣伎樂人至東西寺。東西寺舉行「盂蘭盆會」時演奏雅樂。此日,信者雲集,成為眾人聯誼歡樂之場所。

天皇拜盆之儀式是由內藏寮張羅,並由藏人負責其職。屬天皇私人性的儀式。「盂蘭盆」之日早晨,主殿寮供熱水,以供天皇御用。內藏寮則運「盆供」等於殿上口。藏人奏內藏寮之送文後,將清涼殿東廂之簾放下。並於南第三間之簾內舖上圓墊。簾之外的東孫庇上舖長蓆。而後,天皇登上御座。藏人所雜色運來長櫃,置於長蓆之上。殿上人隨之置「盆」供於長櫃之上。天皇三度合掌拜盆物後,殿上人隨之撤「盆」供。

隨後,「盆供」置於長櫃內,由天皇親信之宮人送至天皇之緣寺。《小野宮年中行事》中載曰:「內藏寮弁備←供申其由,仍先垂東廂御簾,奉置御前,或不下御簾,御拜事三度,給同寮令奉於寺。」

拜盆之儀式的舉行,在普通貴族間廣為流行。此外,攝關時期,貴族常舉行定期性或臨時性的讀經活動。而且,貴族之家也常舉行灌佛會和「盂蘭盆會」。 
 
平安時代
民間「盂蘭盆供」之儀式

著於弘仁十三年(822)的《日本靈異記》中載曰:
釋智光者(中略)製盂蘭←大般若等經疏,為諸學生,讀傳佛教。
古瀨奈津子所著〈有關盂蘭盆會〉一文中曰:

《日本靈異記》中卷第七緣中記載,僧智光著《盂蘭盆經疏》。上卷第二十三緣、中卷第三緣等是為參加盂蘭盆經會的尼眾說明盂蘭盆經大意之開示紀錄。近年,國文學研究者提示指出,《盂蘭盆經疏》是為了解釋盂蘭盆經之大意所使用的說話本。由此可知,盂蘭盆會已由都城之寺院擴展至地方之寺院。其被視為年中行事之思惟,亦由朝廷民眾擴展至民間。

根據《蜻蛉日記》記載,此一時期,庶民也至寺院參詣「盂蘭盆會」。此外,根據同書天祿元年七月條及同書「天祿三年七月」條之記載,可知貴族的家政所送盆供,已成為每年之慣例。

又根據《枕草子》「二九一段」中作者清少納言描述一位右衛門尉為落海身亡的父親舉行盆供養,這是瞭解私人盆供養儀式情況珍貴的史料。

根據著於平安後期的《今昔物語》「七月十五日立盆女詠和歌語第四十九」中之記載可知,平安時代末期供養祖先飲食的習慣已在民間流傳。

日本的民族宗教與固有信仰汲取中國陰陽道、神仙術、道教、儒學、佛教之精神後,更增添、豐富其內容,使得日本民俗更加多彩、精練的同時,並未失去其固有的信仰本質。其中仍存留各宗派實質的信仰內容,如葬式法事、年中行事、俗講、民間信仰等即是。而且,常在本土的「年中行事」上添加外來宗教之皮相。因此,所謂「盂蘭盆」之節慶儀式,與《盂蘭盆經》中印度的「僧自恣」日及「百味飲食」的內容相似。由上述內容可大致瞭解日本人的靈魂觀及祖先祟拜的特色。
酖酖節錄自《普門學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