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的後果

鄭石岩 |2008.10.11
1092觀看次
字級


人際和諧是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也是安全感和價值感的一部分。人天生需要人際支持,彼此互相協助、啟發、分享和照顧。因此,人際網絡較大,人際支持多的人,身心比較健康,孤獨而得不到友愛支持的人,不但不健康,連免疫力都比較差。

因此,我們天生想要跟別人往來,建立彼此的關係。如果建立在互愛上,就產生感情、經濟、評價和工具的相互支援,形成創造和溫馨的力量。反之,採取討好的方式,就表現出消極性的後果。因為討好的人,只希望博得別人的青睞,而不是實質的人際支持。

有些人希望得到人際溫暖,採取討好的策略,逢迎附和,甚至一昧奉承阿諛成習。明理的人會覺得肉麻,想疏離他。想利用他的人,則與之迎合,互相搭唱,不但看不出人際支持的溫暖,更會失去清醒的創造性。

一味討好的人,其處世態度,往往要讓周邊的人都滿意,希望所有的人都歡喜。只要別人有意見或不滿意,就認為自己做得不好,而變得沮喪和失望。一味討好人,不但會活得不快樂和痛苦,甚至會帶來情緒低落的現象。

具討好性格特質的人,特別容易被別有居心的人所操控。另一方面,不分青紅皂白討好,往往表錯情,說錯話,而造成「熱臉貼冷屁股」的現象,弄得尷尬或失落。

佛陀說:從前有個人,有機會親近國王,想要博得國王的歡心,就去請教人家討好國王的方法。那人告訴他,「要得到國王的歡心,就得處處學著國王的樣子。」這人每天注意國王的舉動,一心要學國王的樣子。那時國王眼睛不適,不時眨眼,他跟著不斷眨眼。國王問他,「是不是眼睛不舒服,或者受風砂侵擾?」他說,「我眼睛沒有毛病,只是為了討陛下歡心,處處學您的樣子。」國王聽了很生氣的說,「你真是一箇大笨蛋!」就叫人把他驅逐出宮。

這真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結局。討好的行為,不是面對真實、理性思考,所作的明智回應;而是出於阿諛奉承和沽名釣譽,完全失去積極性和建設性,甚至會帶來錯誤的判斷。難怪佛陀在說完故事後要指出:虛假的討好,永遠失去真實的法益和悟證之道,反而會墮落在錯誤和惡道中,帶來痛苦。

討好只為滿足虛榮,安撫一時的不安,或者遂行私慾,卻往往疏於面對真實,帶來更多困擾。教育子女若處處討好,必然教導無力。施政若只一昧討好徇私,而無經世濟民的行動,國力必然落後衰退。

一昧討好,徒勞而沒有實益。它的最大問題是失真。而失真便是誤入歧途的罪魁禍首。

(作者為心理諮商專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