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小學校服不合格,消基會抽查台北縣市十所國小發現,三成五含有螢光劑,運動服也有四所吸水性差,建議家長要將新買的制服多洗幾次,可以改善吸水性,並能減低螢光增白劑含量,並呼籲學校應替家長嚴格把關校服廠商。
現在的小學校服設計多樣化,但顏色鮮豔卻含有螢光增白劑危機。消基會抽查台灣五大人數最多的小學,秀朗、永平、光華、廣福和中和國小,以及台北市五所明星小學,敦化、博愛、力行、新生和市教大附小,共十所十七件校服。
螢光增白劑檢測中,有五所國小被檢出,尤以敦化國小制服與運動服都被檢出可遷移性螢光物質最嚴重,而永和秀朗國小、博愛國小和力行國小運動服被檢出,新生國小的制服也有檢出。
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螢光劑是一種染料,可增添衣服潔白的假象,雖然螢光增白物質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目前尚無定論,但可能會造成肌膚過敏者皮膚紅腫、潰爛,由於螢光劑也分有毒無毒,廠商可能也不知道螢光劑的成分就隨意添加,建議螢光劑還是以不添加為佳。
另外,國小生活潑好動,運動服吸水性測驗中,以永和永平國小和市教大附小的經、緯向吸水高度小於二十mm,吸水性最差,而制服吸水性則以新莊光華國小、土城廣福國小最差。
消基會表示,如果穿著不吸汗材質的衣服,因熱流汗時,會使汗液堆積在皮膚表面,加上高溫悶熱,刺激皮膚引起發癢,就會形成夏季濕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