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網際網路發明人伯納斯李,十四日在華府成立「網際網路基金會」,除持續在全球推動網路免費及公開普及外,並自許成為網路的「生態系統」,讓網路有能力分辨詐騙訊息,達成「科技連結人性」的終極目標。
一九八九年,當時在歐洲核能研究中心負責電腦程式設計的伯納斯李,因工作需要發明網際網路(World Wide Web)後,網路以令人難以想像的速度發展。
許多人都以為人類已生活在「網路世界」中,但伯納斯李在華府新聞博物館宣布成立「網際網路基金會」的演講時卻指出,全世界僅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有管道使用網際網路。他還說,網際網路雖便利了人際溝通,卻也衍生出隱私、安全、法律及社會等問題,網路上的詐騙訊息無孔不入。
伯納斯李之前與新聞博物館的捐助者「耐特基金會」新聞計畫主任柯博聚會時,柯博提出「網路如何協助一般人分辨好、壞訊息」等問題後,他開始動念如何改進當前網路狀況,找出可以過濾不良網站的方式和技術。
伯納斯李最後決定成立「網際網路基金會」,以推動免費及開放的網路、擴展網路的能力與活力,以及擴展網路對全人類的益處為三大使命,並將在明年初宣布具體的計畫,耐特基金會十四日也大方宣布,已決定捐助五百萬美元給該基金會。
伯納斯李在演講及隨後的記者會中,都以強子對撞機實驗為例,認為網路上的不實謠言,造成許多人誤以為這項實驗,將產生黑洞吞噬地球,他希望能透過成立基金會,進行網際網路的研究及改進,形成具公信力的機制,標示網站可信度,甚至形塑未來國際網路的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