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都會展出 影響其作品的宋元明畫家之作 同時展出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將推出中國山水畫特展—「山水清暉:王翬(一六三二—一七一七年)藝術展」,介紹集歷代山水畫風大成,並創出宮廷院畫風格的清初畫家王翬。
大都會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何慕文為媒體導覽時表示,特展展出的二十七幅畫,除博物館館藏,部分是商借自台北故宮博物院及北京、上海和北美洲的博物館及私人收藏。
何慕文指出,西方藝術家對王翬的認識常存有成見,認為他的畫作多為臨摹古畫;其實,中國的書法和繪畫創作,都是先從臨摹開始。
這項特展的特色之一是,同時推出影響王翬早期作品的宋、元及明末畫家的作品,讓觀展者能從構圖及筆法上,比較王翬與元代文人畫家王蒙、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等人的風格。
何慕文以王翬創作於一六六九年的「太行山色」;他指出,王翬在畫中運用崢嶸的山石和強勁的筆法,來表現大自然雄渾的架構,有宋畫家細膩手法,也有元畫家抽象的構圖。
王翬在一六八九年花了三個月時間,完成的一套十二卷巨作(總長度超過七百四十英尺)「康熙南巡圖」,是創作臻於巔峰的作品。此展展出的是大都會博物館館藏的第三卷(描繪康熙行經山東的山區至泰山的沿途景觀),及加拿大亞伯達大學收藏的第七卷(描繪康熙行經魚米之鄉,由無錫到蘇州)。
精研中國古畫的何慕文,當年的博士論文就是研究「康熙南巡圖。他說,當康熙皇帝在一六八四年開始計畫巡,視江南的經濟文化中心地帶時,王翬已努力爭取為此行紀錄的機會。康熙出巡前不久,王翬為一位朝廷高官畫了六十一英尺長的「重江疊嶂圖」卷,展現他紀錄長途旅程的功力。
王翬的努力,讓他獲應召入京的機會,並獲委任創作康熙第二次南巡繪圖紀錄。南巡圖完成後,王翬獲得覲見康熙的機會,並獲頒御書贊詞「山水清暉」。特展展出到明年元月四日。